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落难神仙在地球 > 第十三章 尼尔的秘密

第十三章 尼尔的秘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随着尼尔他们事业的开展,活动频繁,这里也比以前有了更多人气,一有人气那就随者众了。不仅吸引了周边的人,吸引了游客,也吸引了在外的游子,吸引了一些思乡者的回归故土。思乡是一种美好的情怀,为此诞生过很多经典诗句。“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对一个富有情感的游子来说,落日黄昏,百鸟归巢都能让他触景生情,引发乡愁。

有些人归乡之后,也开始发展乡土产业,如何发展就看个人才情了。有的就开一些民宿,宣扬一些极简主义,就是让繁华都市里的人放下一些工作压力和烦恼,来体验纯粹的乡村生活,过过那种一箪食一瓢饮的日子。

城市里经过资本的包装和运作,水果也能卖出很高的价格。乡村集市上的水果就很便宜,几块钱就能买上一大袋。尼尔有的时候就光吃水果不吃饭。果园里的果树开始挂果的时候,就来了一拨预先考察市场的人,都是大爷之前的买家。他们也跟尼尔商定,只要品质一样,他们就给尼尔和大爷一样的价格,果园里的每一颗果子都全部收购,不会落下一个。还要预签收购合同。

这天和往常一样,刘铭钰在尼尔的厨房吃过饭,洗刷好碗筷,便要回到自己那屋休息。他也有一些工作要做。自从刘铭钰来了之后,大爷来的较少了,让这两个小伙子自己做饭吃。但他也会来转一下,就当拜访邻居了,进山的时候也会过来问问尼尔,想不想跟他一起去。尼尔喜欢去山里,对一个喜欢山野的人来说,爱山就这样爱的没有道理。大爷也是这样的人,他很高兴遇到尼尔这样的人,两个人就有了伴。

而刘铭钰虽然喜欢原始森林,但他也畏惧那些虫蚁,一只毛毛虫都能把他吓死,何况戴个眼镜,很怕树枝别到他。所以他通常选择不去。

尼尔站在木桩上行走,一步一步慢慢的走着。跟刘铭钰一比,尼尔看起来更像个正常人,工作之外还会给自己放个假,出去走走,平时到点了就休息一下。尼尔曾经窝在山洞里无数个岁月,他也历经千年,几天的时间于他就是个眨眨眼的事情。所以他到了地球反而过起了慢悠悠的日子,还受不了刘铭钰有时火急火燎的。

他们公司也定有正常的上下班时间,只是很多时候刘铭钰会和员工加班到很晚,尤其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一个动画修改起来就没完没了。为了达到好的效果,还得把前面的画面整体连起来看一下。甚至有时员工都走了,刘铭钰一个人通宵达旦的改到第二天早上,才回屋休息。因为这样,他们在办事处附近租了一个屋,方便给刘铭钰休息。有的时候刘铭钰就像个工作狂,把他曾经的学习劲头给拼了出来。

当然每一部作品完工后,尼尔都会让他们放几天假,好好的休息之后再接着工作。甚至还跟刘铭钰说如果觉得累就不要搞通宵,但刘铭钰说有时一个好的灵感转瞬即逝,得要乘早抓住。或许的确如此,修炼到一层境界,苦于无法突破的时候,有一天突然就明悟了,这就跟修炼一样。那就随他吧,然后尼尔就不说了。

随着运行的提速,尼尔的脚步越走越快,很快的就只剩一个身影在那飘,看不见双脚了。他在练一种步法,以腿劲带起全身的动作,就像轻功那样能让人瞬间漂移。或许他也该提升一下境界了,于是拔腿提劲,几步登上了竹楼,又从竹楼上飞跃至丛林的树上,开始在树顶上左右穿梭。

后来有一次刘铭钰加完班,时间还早。于是他决定回去睡觉,结果在丛林的顶上看到一个黑影在动,不会是什么野兽吧。迷迷糊糊中他顾自回房睡了,第二天还把这事给尼尔讲了。这里的村民非常爱护丛林中的动物,除了一般的小动物,其他动物他们不会随便惊扰。

刘铭钰只知尼尔平时会健身,却不知道他在修炼。只是尼尔跑了一些佛教圣地,去了神山之后的那一次,他回来后到是显得有些沉默。刘铭钰大概以为他还没有想起以前的事情,为找到家人而到处烧香拜佛,回来之后还有些情绪低落的感觉,于是就想开导开导他。

去尼尔院子的次数就比平时多了点,想见缝插针的给他做心理辅导,回到自己屋里后还想起一句话,于是又跑来跟尼尔说。结果看见他正在练功,正练得龙飞凤舞的,刘铭钰惊讶的张着嘴巴半天合不拢,原来他去外地还学了功夫回来。

对功夫刘铭钰也是很感兴趣,很多华国人包括女子对此也很感兴趣,于是开始缠着尼尔希望能教他一二。尼尔拍了拍他的腿脚和身体,摇了摇头说不行,他的体质不够结实。

于是刘铭钰在学习和工作上的那股劲头又出来了,开始天天早锻炼跑步。尼尔外出的时候他也开始跟着,想知道他是在哪学的功夫。他也知道有些寺庙也练武,也收俗家子弟,不确定尼尔是不是在出去的那短时间学的。但问尼尔他就是不说,很神秘的样子。

除了锻炼身体,工作上的事情自是顾着,对刘铭钰来说当运动达人和工作狂人,两者可以兼顾。后来看刘铭钰确实挺执着的,便也教他一些防身,强身健体之术,对那些攻击力强的就刘铭钰这样的体质自然学不了。

尼尔在抽空的时候依然研究佛教书籍,有些经卷里也记录着大量的故事。有人说佛教是不涉政的,超脱于各种俗事,只顾修行。其实任何事务都脱不了现实。

经卷记着佛家子弟某大官之妻的捐赠和发的愿,她说的是这样的:捐赠的原因是感怀如来佛祖的嘱咐,要发心施财,并印造佛学典册大藏经文,令之永世流传,安置于此寺庙内。祝自己信仰的圣教永远流传下去,并祝皇帝圣寿无疆,后妃之子能够贤德超越三皇五帝,永作乾坤之主。也祝自己家宅荣华继续,容颜不要老去,富贵超万代,苦难停息,享长命之法。

自然,从那些载入经卷史册的事例上,是看不到某某百姓捐赠了5文的事情,因为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记不完。但大恩主的事情是要记录下来的。历史上有些皇帝,一出手就豪赠几百亩地给寺庙,留下功德。当然信佛的人不是冲着它的地去的。

也有很多寺庙的碑上都镌刻着善人的名字,很多百姓的5文也被记录其上,当然一般也是有排名的,捐的多的肯定排前面。

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它其中所含的大善。它既适合民间也适合权贵,容纳一切。

有些学说具有排它性,只说自己是对的,别人的是错的。所以这些学者的很多书籍给毁了。有人说自己不做坏事,是讲道德的,所有人都该讲道德,修身克己,才会更美好。虽然说这些也是很有道理,真能如此,世间从此再无纷争,不会有战争。但就会有很多人来反对它。

佛教会用因果来解释你受的苦。有些人接触了佛之后,也与自己开解了。历史上也有这样的典故,一个人杀了人之后,来佛前超度自己,从此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也有很多人为了保护佛学经籍付出了很多代价,甚至是生命。因为它是全民的智慧,人类历史的重要财富之一,所以即便别人不信仰它,也会出于保护历史遗迹的态度来保护那些经籍。礼拜佛的信仰也很好的诠释了,你可以不要粮食,但不能不要精神,在饿死的时候可以安然见佛祖了。

为了苦修,有些寺的僧人一日只进两餐。即便在这个物质富裕的年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