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顶级神豪:开局捡漏一个亿! > 第二十一章 信我,一定要拍到手!

第二十一章 信我,一定要拍到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三方监管,最后又说了一番客套话,拍卖会这才正式开始。果然如刘威所说,这次的拍卖会并不正式,就连拍卖物品都没有提前准备好,而是来此的客人临时上前奉上,自己介绍。“既然大家都这么矜持,那我就先来吧。”

一个年轻人见会场略有沉寂,主动走上前台,从一个盒子里掏出两个茶盏放在展示架上,介绍道:“这对五彩茶盏乃是家父二十年前收藏的藏品,正德款官窑,算不上多好的东西,算是给大家抛砖引玉一下。这次拍卖会毕竟是慈善活动,得来的费用主要是给孤儿院的那些孩子们改善生活,那我也不能小气,就标个五万底价吧,拍出的钱全部赠给市里的福利院。”

说完,走了下去。中年美妇拍卖师接过他的话茬,笑道:“感谢福康食品公司李公子的鼎力支持。接下来有意愿拍卖此款茶盏的人员请上前查看,十分钟后正式拍卖。”

秦立问刘威:“能看上吗?”

刘威摇头,“虽然这次过来主要的目的是撒钱,但也不能随便拍个垃圾回去,不然不好跟我爹交代。”

秦立点头:“那行,你看中哪款拍品跟我说。”

很快,拍卖开始,这一对茶盏最终被一个中年男子花十万拍得。然后上去第二个人,拿出来一个青花笔筒,说是乾隆官窑,定了五万的底价,最终被人十五万拍去。来来往往,去去留留,一件件古董被人送了上去,又一件件被人拍得,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半小时。但刘威从始至终就没开过口。就当秦立以为自己今天有可能不用出手的时候,一个中年男子走上了前台,手里拎着一个长条状皮箱。打开后,此人从中取出两个青花梅瓶摆在了展示架上。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 、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主做插花观赏用。“雍正,御窑青花梅瓶,无款,底价两百万。”

中年男子只简短的介绍了几个要点,便走下了前台。可会场却突然一片哗然。“我去!竟然是御窑!这可是官窑中的官窑啊!专门给皇家烧的……”“今天总算没白来,见着了好东西!”

“这可是御窑啊,他怎么舍得!”

不待美妇拍卖师提醒,便有不少人急匆匆走上前台查看。而这时候,一直在嗑瓜子的刘威终于来了兴趣,对秦立说:“这对梅瓶看起来不错啊,如果是真品,拍回去应该能得到我爹的喜欢。”

秦立立马懂了,该自己出马了。“我去去就回。”

秦立将手头瓜子丢下,搓了搓手,直奔前台。这对梅瓶个头不大,至少在秦立眼里不算大,因为他捡漏的不论是那个浅绛彩花盆还是那一对鱼盆,都比这俩梅瓶大的多。俩梅瓶看起来高约30公分,口径差不多有5公分,足径11个左右。口部圆浑厚实,没有明显的线角转折;肩部向上抬起,线条饱满而有力;腹部微向里收;足部结束部分,稍向外撇。典型的小口短颈丰肩宽圈足。瓶身通体青花装饰。肩部绘变形莲瓣纹,纹内绘朵花。瓶身绘折枝花果,大小各3枝,分别为石榴、枇杷、樱桃、葡萄、荔枝,近足处绘上仰蕉叶纹一周。素底无釉。整体看上去,品相上佳,无磕无碰,釉质通透,画片青翠浓艳,有如一幅传统的水墨画,晕散自然。“不错!这对梅瓶的品相挺好,比我卖给陈老的那对鱼盆还要好,不论是画片还是釉质,都感觉更上一个档次。”

“不愧是御窑作品,比民窑就是强!”

“今天没白来,知晓了御窑是官窑中的官窑,专门给皇家烧制的瓷器。以后再遇到这种古瓷,就再也不担心当成官窑卖出去了……”秦立心里这般想着,用左手食指在左侧的那款梅瓶上摸了一下。下一刻,一副黑白电影在脑海中出现,快速播放。只是,秦立瞬间就愣住了!却见画面中,一群制瓷工人,在监工带领下,认真揉泥、拉胚、制胚、上釉、画胚、施外釉、挖底足、施底釉、装釉足,而后众人在监工带领下进行祭天活动,祭天完毕后,这才将制好的胚胎推入窑口。等瓷器烧制完成后,众人又在监工带领下,对烧制好的瓷器进行挑拣,所有出现瑕疵的瓷器全部当场砸烂……可见,要求之高!只是,不论是制瓷工人,还是监工,并非身穿清服,而是明装!尤其那监工,更是身着大明五品官袍!也就是说,这款梅瓶并非雍正御窑,而是明代御窑!众所周知,青花以明清为贵,而明朝青花又比清代贵……秦立连忙走下前台,还不等刘威询问,便凑到其耳边,神色凝重道:“信我,一定要拍到手!”

“好。”

刘威坐直身体,正色道:“那我就选这对梅瓶了!”

只是,他显然没有听出秦立话语中的弦外之音,还以为秦立只是见到了一对极为难得的青花梅瓶,所以才显得有些激动。魏胖子也没听出来,但担心出错,问秦立:“心里有谱吗?千万别看错了,毕竟这不是几万几十万的事儿,还是要慎重一些。”

“放心,保管真。”

秦立以为刘威听懂了自己的意思,便放心坐回了座位。魏胖子依然有点担心,“可你这鉴定的速度也太快了,几乎就扫了一眼摸了一下,然后就回来了。这么好鉴定吗?我刚才看你哪怕最重视的左边的那个梅瓶,也只是摸了一下,右边的那个梅瓶,你几乎就没看……”秦立的岁数还是太小了,古玩这行业,随便出来一个鉴宝师基本上都是大岁数的,那些知名的鉴宝师更是一些老人,像秦立这种年轻的,难免给人一种不信任感。“一眼真的东西没必要多看。”

秦立这话没假,鉴宝是一种很玄妙的过程,除了技术手段外,直觉也很重要。有的鉴宝师鉴宝,会用各种技术手段;而有的鉴宝师只打眼一扫就能断真断代,完全凭直觉。秦立刚才虽然没用金手指试探右侧的那个梅瓶,但打眼一扫,心里就生出了这对梅瓶是同一窑口、同一批次生产出来的感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