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大明:慌了,我的狱友竟是朱棣! > 第26章 科举制

第26章 科举制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一个谏言的官员。这也不怪他。主要是朱元璋从登基以来。已经开展和取消掉一次科举了。这样反反复复。容易被天下人诟病。甚至把科举和朝廷的政策当成儿戏。说到这里。朱元璋也有一些无奈。大明刚建国。许多前元的读书人,要么就是死在了元朝廷的肆虐之下。要么就是被朱元璋杀的差不多了所以一开始。朱元璋极力的想要提拔人才。所以就展开了科举。那个时候。就连一个秀才,都能当上县令。这也留下了许多祸根。因为一些人的行政能力,根本不行。当官之后。只会祸害老百姓。而且。稍微多读过一点书的人。都是富家子弟。寒门的人。连吃饱和生存都是一个大问题。哪来的钱读书?在一起殿试上。朱元璋曾经拿过三筐大米让这些进士们分别哪一筐是最好的大米。然而。这些进士满肚子的之乎者也。说点大道理,比谁都厉害。治国之道,也是一套一套。没想到。选这三筐米,却是难舍难分。为了彰显自己的才学。他们还说出了一些狗屁不通的逻辑。把不好的米,说成天马行空的好米。直接就闹出了一个大笑话。这样的进士。有什么能力去治理当地的百姓。好坏的米都不分。被手底下的人蒙骗了,估计都不知道。只会将大明越治理越差。并且。这些士族的读书人,还会联合到一起。到时候。结党营私。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这两个很大的弊端。就让朱元璋直接把科举制度给取消了。改成了举荐的制度。当初朱元璋的愤怒。大家可都是看在眼里的。没想到。现在朱元璋居然要再次展开科举制度?谁也没有想到。官员们的眼里满是惊讶。基本上同时都在反驳朱元璋。听着他们的反驳。朱元璋轻轻的叹了口气。如果不是因为秦昊提出来的观点。他短时间之内。是根本不可能再考虑科举制度的。秦昊说过。想要国家发展。就必须要进行义务教育。要让老百姓们,都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提高国民的素质。才能让大明一起发展。天下读书的人越来越多。大明才会发展得越来越好。人之初,性本恶。如果不好好进行教育。那就会穷山恶水出刁民。人必须要明白,什么叫做礼义廉耻。才会让犯罪的情况,越来越少。听过了秦昊这样说。再加上。那格物的神妙之处。朱元璋才考虑了要重新开展科举制度。想到这里。朱元璋不仅想起问斩秦昊的时间。是时候把秦昊的罪罚给免去。让他出来教书了。“陛下,为什么要加格物?”

胡惟庸倒没有问别的,而是先问了这一个问题。同时。他想问的,也就是大家都想问的。“都看看吧。”

朱元璋微微点头,随后将手中的教材递给了一旁的太监。太监端着书来到众人面前,念道:“格物,也就是探究事物的规律。”

“比如说,古时候的犁头,根据力学……”一番长话之后。大家也浅显的明白了一点格物的意义。他们的眉心也因此皱得更深了。格物?那不就是工匠那等低贱的事情?这也能称之为学问?难道陛下要聘请一些工匠来当官?那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一些老儒生顿时站出来。义正言辞的开始劝诫朱元璋:“陛下,工匠之学,不过是一些不高明的奇淫技巧,登不上大雅之堂!”

“而治国,终是读书而为。”

“您可千万不能做出,如此昏庸之举!”

这一番话说得很重。就差没指着朱元璋的鼻子说,你是个昏君了。换作平日。朱元璋估计会勃然大怒。然而此刻。他只觉得一阵又一阵的悲哀。在之前,自己也不知道,格物究竟有多么的重要。这一切都是因为。朝廷、读书人的风气。都被一群腐儒包围。秦昊说得没错。要想改变,那就要开那个天窗!于是。朱元璋的眼底闪过一丝冰冷的杀意。“朕意已决!”

“谁要是还敢提出反对意见,那就是造反!”

那些大臣顿时被噎住。肃杀的意味使得他们浑身一僵。但是。总有那么几个不怕死的。他们正准备开口。又听朱元璋道:“不过……”“科举制度,兹事体大,也不是说展开就展开的。”

“具体事务,还需要商议。”

“丞相,一会儿你留下来。”

朱元璋看了看胡惟庸。又对着众人道:“今日,朕还有一件事情,要交给你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