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大明:燕王长孙,开局教朱棣起兵 > 第251章 大战将起,回信与祭祀

第251章 大战将起,回信与祭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从过完年到现在这两个多月,朱瞻壑除了在工正所以外,就是读书、锻炼身体,偶尔还去朱权那请教疑问。不得不说,朱权确实是个天才,学识丰富,尤其他出身尊贵,对朝廷、皇宫中的这些门门道道更是非常清楚。在他的提点下,朱瞻壑感觉自己写这些奏疏、公文的本领又提升了不少。这回朱棣有要求,他索性就铺开纸笔,现场构思起来。方才他朱棣话中全是冷嘲热讽与对李景隆的不满,他本想顺着朱棣的意思,写一篇痛斥李景隆的回信。可想了一番,刚要动笔,朱瞻壑又停了下来。这件事似乎又没这么简单。李景隆写来的信上是和声和气的劝言,虽说大家都知道这是缓兵之计,但他的措辞终究还是非常客气。这么想的话,直接在信中臭骂他一顿并非是什么好的选择。以后燕军打到了京师,李景隆还是开门迎降的那一个。他是墙头草,会见风使舵。也就是说,这个人还可以利用,那就得以另外的方式回信了。朱瞻壑思索一番,故意将李景隆的话推给了别人,让朱棣一直欲讨伐的“奸臣”背了锅。“近总旗魏再兴来,得汝二月十三日书,披观至再。辞意苟且率略,不见诚实之情。度此非出汝之心口也。何则?汝之祖为孝,父为孝,汝出于孝子之家,岂肯妄诞答此!必奸臣假汝之言以诒我……”这不是你想说的,肯定是奸臣假借你之口来诓我。朱瞻壑觉得虽然这种话有些拙劣牵强,但有时候势利些也没什么不好。他吸一口气,继续写道:“又云:“尚书齐泰、太卿黄子澄已屏窜遐荒,天理昭明,于斯见矣。”

若以我太祖公法论之,必使其身首异处,夷其九族。今屏去遐荒,想不出千里,必召而回,为幕中之宾矣。此外示除灭小人,内实不然,诚为可笑……”齐泰、黄子澄罢官贬黜一说就别再拿出来丢人现眼了。“汝云:“近年以来,钦蒙太祖高皇帝圣训谆谆,今犹在耳。”

吁,《皇明祖训》乃不钦遵,若谆谆在耳,必不如此。……又云:“骨肉有伤,大乱之道,欲舍小怒,以全大义。”

……昔我周王弟被奸臣诬害,言“大义灭亲”,与今所说大相违背……”引兵围周王时,说要大义灭亲。现在攻不下燕藩要和谈罢兵,又说要舍小怒,全大义,朝廷的大义到底是什么?反复横跳?当真无耻可笑。朱瞻壑从李景隆的来信中捡了数条来驳斥他,最后写道:“……汝为大孝,国家至亲,慨念人生世间不满百岁,死生俄顷,倘汝一旦溘终天年,有何面目见我父皇太祖高皇帝也!姑以汝之心自度之,为父皇之仇如此,为孝子者可不报乎?”

“因汝来书,不得不答,再不宜调弄笔舌。但恐兵衅不解,寇盗窃发,朝廷安危,未可保也。所欲言者甚多,难以枚举,忽遽简略,汝宜详之。”

一片回信写完,已到傍晚。中间朱棣一直在忙于案牍,隔一会儿便有人来求见请示,络绎不绝。朱瞻壑写完时,还有两个汉子站在房中与朱棣谈话。朱瞻壑认得他们,这两人一个叫款台,另一个叫省吉,均是朱棣麾下的胡骑指挥使。前阵子攻大同对燕军来说有利有弊,坏处是在大同城前攻了一个多月毫无进展,锐气被挫。而且先前攻下的蔚州、广昌等地也在撤军后被大同的将领一一派兵收复。但相较之下好处也不少,首先便是折腾了李景隆的大军一顿。据说李景隆这次损失很大,天寒地冻,其又不体恤士卒,以至于行军中冻死者甚多,堕指者十之二三。后来得知燕军撤兵,李景隆又着急撤军,命令将士把辎重、甲胄丢在路边,极速返回德州。其次,蔚州等地虽被大同收复,但其中的守军却全部加入了燕军的阵营,大大充实了燕藩的兵力。此外自大同返北平的路上,还有前前后数千余蒙古骑兵前来投奔朱棣,今日在场的省吉就是其中的成员。朱棣封其为胡骑指挥使,统领部分胡骑。可以说,出征了一趟大同,燕军增强了自己的实力,削弱了朝廷的实力。待款台和省吉二人谈完公事离开,朱瞻壑才上前把自己写完的回信交给朱棣。朱棣对写给李景隆的回信并不重视,只是粗粗看了一遍后,便将其放在桌上。“写的不错。”

朱棣点点头:“不过给他回信先不急,前线谍报说,李景隆继续加急募兵整顿,预计下个月就将渐渐北上。”

朱瞻壑这才明白他对回信不重视的原因。马上就要再次开打了,所谓回信也不过是个场面活,走个流程而已。“此次我不会在北平等他,而是打算领兵南下,攻城略地。”

朱瞻壑听了他的话,下意识问道:“爷爷,那我跟着你一起南下?”

朱棣似乎早知他有此要求,果断拒绝了:“不行。”

他瞪了朱瞻壑一眼,又道:“南下之前,另有一件事。”

“自去岁与朝廷开战以来,役亡于将士十余万人。”

他声音低沉,这个阵亡数字并非燕军一方的,而是燕军和朝廷加起来死伤的士卒数量。“天下将士,从太祖南征北伐,宣力效劳,一定天下。如今为奸臣所驱策,败死于锋镝之下,不可胜计,深可哀悯……”“年前时我就令耿孝等人多方收敛将士骸骨,给予安葬。其走遍郑村坝、大宁、雄县等地,收敛尸身十余万之巨,多葬于北山之原。”

“如今年关已过,战端重启,我打算在开战前再祭祀一番去年身亡的将士们,再抚恤慰问其家属。”

但朱棣自己却走不开,他打算在三月初集结兵马,举行大阅,提振士气,以应接下来的大战。“你大伯做不了这种事,此事就由你爹和你三叔替我代劳,去跑这一趟。”

朱瞻壑大概猜到了朱棣想法,但接下来他听到的话却出乎了他的意料。“你爹最近可是一直在读书,就连跟我出去,都带着几本书装模作样。”

朱棣哼哼笑了两声:“既然他这么爱学,那这回祭祀将士的祭文就让他写!”

啊?朱瞻壑一怔,总觉得朱棣的笑是期待看笑话的意思。只是让朱高煦去写……真不怕把事办砸了吗?别人可能不知道,但朱瞻壑可是很清楚朱高煦的水平。“先让他写。”

朱棣也知道朱瞻壑的担心:“最你再帮他改。”

“是,爷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