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两汉简史 > 第七章 项氏崛起

第七章 项氏崛起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就在刘邦称沛公起义的时候,我们另一位主角项羽也在吴地起兵,从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项籍字羽,出生于公元前232年,泗水郡下相县(今江苏省宿迁市)人。当时的下相和沛县都是泗水郡治下,而今天的宿迁和徐州都属江苏,这样看来,项羽和刘邦还是老乡。江东子弟果然多才俊,只是卷土重来不一定未可知。

项羽父亲的名字,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有说叫项荣、项超等等的。项羽的祖父就是楚国灭亡时败于王翦之手的楚国最后一位名将项燕。项家世代为楚将,受封于项地,所以以封地名字为姓。也有说项氏是西周时候诸侯国项国的后裔,以国名为姓。项燕生有三子。长子即为项羽父亲,早逝。次子项梁、三子项伯。

项羽年轻时候就跟随叔父项梁学文习武了。但当时的他少怀“大志”,不管读书习武都是学了不久就不学了。曾经说,识字不过认得自己的名字,而习武也只是单对单的本事,要学就要学抵敌万人的本领。于是,项梁开始教他兵法,可惜又是只学了一个大概,就不肯继续深加研究了。这段历史的叙述需要打上问号。因为项羽后来不管识见、武艺、兵法皆属上乘,与这段描述不符。可能另有机遇。

后来因为项梁杀了人,就带着项羽跑到吴中(会稽郡吴县)避仇,吴中就是现在的苏州。就是在这里遇上了秦始皇最后次东巡。当时秦始皇巡游到会稽,项羽和项梁一同前去观看。看到浩浩荡荡的船队渡过浙江时,项羽和刘邦一样深受感触,发出了“彼可取而代也”的感叹,和刘邦那句“大丈夫当如是”可谓一时瑜亮。

项梁出身楚国贵族、名将世家,自然胸怀抱负。他私养了许多门客,又命人偷偷筑钱,用来购买兵器甲胄,以待时机。他与吴中的县令关系密切,为人又擅长辩论游说,在吴中非常有名望。县里有大规模的徭役和丧葬,经常请项梁来主持办理。项梁就用兵法来部署宾客及子弟,从而了解每个人的能力。而项羽身高八尺有余(秦末汉初,一尺大约23厘米左右),力能举鼎,才气过人。吴中子弟都很钦佩他。

“大泽乡起义”后,会稽郡守殷通准备起兵响应,并想任项梁为将。项梁认为时机已至。但他并不想依附于人。他想的是如果杀掉殷通,一来可以不居人下;二来可以获得兵权;三来杀秦臣以示天下可以收揽人心。于是趁殷通相召入府议事之际,让项羽出其不意砍下了殷通首级。殷通侍卫大惊,项羽趁势立斩数十人于堂下,威慑众人。项梁手持首级,身佩官印,召集平日所熟悉的有才能的官吏,宣告反秦。然后征集郡下所属各县壮丁,得到八千精兵。这八千人就是后来随项羽渡江北上、横扫天下的八千子弟兵。项梁按照能力安排吴中豪杰各司其职。有一个人没有得到任用,去找项梁。项梁说,之前我主持一件丧事时,安排了你去办理一件事,你办不好,所以不能任用你。大家听说了这件事都很佩服项梁识人。于是,在众人拥护下,项梁自立为会稽郡守,任项羽为副将。是年,项羽二十四岁。

陈胜称王后,曾派了一个广陵人召平去攻打广陵(今江苏扬州),没有攻下。后来召平听说陈胜败逃,就渡江找到项梁,假传陈胜的号令,拜项梁为楚上柱国。命项梁出兵攻秦。于是,项梁、项羽就带着八千子弟兵渡江而进。

项梁首先到了东阳。当时东阳百姓已经响应天下反秦杀了县令,聚众两万余人,公推了县里有名望的陈婴为首。陈婴的母亲是一个有识见的人。当初众人准备拥陈婴为王,老太太劝儿子推辞了,说应该择一明主而从之。如果事成,可以封侯;如果事败,则容易脱身。正好项梁写了封信给陈婴,希望可以联合起来一起抗秦。陈婴认为项氏世代为楚将,在楚国有很高的名望。如今共举大事正要依附名门望族出身之人。于是就举城归降项梁。

项梁渡过淮河后,英布也率众前来归附。项梁部队短短时日中就增加至六七万之众,驻扎于下邳。我们要介绍下英布,因为他也是一个重量级人物,后来的汉初三大名将之一。甚至间接令刘邦致死的那一箭也是讨伐英布时中的。

英布,九江郡六县(今安徽六安)人。又称黥布。因为他受过黥刑。黥刑是古代五刑之一,也是存在最久的一种,一直到清末才被彻底废除。所谓黥刑就是在犯人脸上刺字,然后染墨。所用的墨汁是用特异药材煎制而成,涂在肌肤上后可以使墨痕深印,水洗不脱,刀刮不去。这种刑法会伴随受刑人一生,终生对其造成身心上的伤害,不可谓不重。黥刑最盛行的时期莫过于宋朝,看看《水浒传》就知道了。梁山泊里只要是出身朝廷的,绝大多数都受过黥刑。代表人物有宋押司、林教头、杨制使等等。

英布年轻时,有人给他看过相,说他要在受刑之后才能封王。后来英布真的犯法受了黥刑,还被送到骊山做苦力。但他心态相当之好,和人开玩笑说,当年人家帮我看相,说我要在受刑之后才能成王,现在不就是这样嘛。

骊山刑徒有几十万之众,自然会分帮结派成为小团体。英布和其中许多头目、豪杰结交,是众刑徒里相当有人缘和威望的人物。后来带了大批刑徒逃到了长江里为盗。

陈胜起义时,第一个响应的秦朝官吏就是番县(今江西上饶鄱阳)县令吴芮。吴芮为了抗秦募兵,招募了大批的刑徒、流民等。所以英布带着他的刑徒队伍找到了吴芮一起起事。后来吴芮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英布,成为了英布的岳父。

吴芮这个人也有必要介绍下。他是大名鼎鼎的吴王阖闾的后裔,属于那位死后没脸见伍子胥的夫差一系。刘邦称帝后所封的八个异姓王里,长沙王吴芮是唯一没有被废的,而且他的王位还传了五代,五代后因无子嗣而止。而其余七个异姓王不是被杀就是被废。当然,罪名几乎都是造反,原因我们前面已经讲过。

因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闻名天下的滕王阁里,有一副大型的壁画《人杰图》,绘有80位江西历代名人,吴芮位居第一(吴芮是江西上饶余干县人)。因为他是江西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杰出人物,也是第一个被封王的,所以被称为“江西第一人杰”。

项梁得到英布的归附后,实力大增。到达下邳后,以背叛陈胜为名讨伐景驹、秦嘉。项梁兵多势大,又有项羽、英布等勇将,秦嘉军队不堪一击。秦嘉阵亡,景驹败逃,余部皆降。项梁收编了降军后,驻扎胡陵,准备往薛县进发。同时,派了两路军马,一路进军栗县(今河南商丘夏邑)抵挡章邯部将的军队,结果大败。另一路,派项羽攻占襄城(今河南许昌襄城)。项羽在这里遭到了顽强的抵抗,致使攻克襄城之后,竟然下令将全城军民尽数活埋。类似的事情,项羽之后还会干。

自古有云:杀降不祥,有损天和。但历史上干这事的也所在不少。最有名的三个应该是白起、项羽、常遇春。白起干,明显是带有政治目的的;常遇春干,基本是出自于个人喜好。项羽则是介于两者之间外加一些私人仇怨。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不管他们出于何种目的,最终杜邮赐死;最终乌江自刎;最终四十暴毙。

项梁在进驻薛县后,得到了陈胜确实的死讯。于是在范增的提议下,找来了楚国灭亡后在民间放羊的楚国后裔熊心,立为楚怀王,建都盱眙(今江苏淮安盱眙)。项梁自号武信君。

范增是居巢(今安徽合肥巢湖)人,在薛县投奔项梁时已经七十岁了。他之后将成为项羽最重要的谋士,项羽尊其为“亚父”。

就在此时,刘邦来到项梁营中借兵。

项梁觉得刘邦是个人才。借了五千兵马给刘邦。这对于此时已经“财大气粗”的项梁来说只是小事一件。况且区区五千人马就能换来个附属势力,何乐而不为。也就是在项梁营中,刘邦和项羽第一次相遇。

刘邦率领着得来不易的部队第三次踏上了攻打丰邑的征途。他心里明白,这基本也是最后一次了。毕竟借鸡生蛋属于高难度,可一不可再。

终究还是楚兵的战斗力强,刘邦这次终于攻下了丰邑,平息了胸中那口怨气。只可惜雍齿逃往魏国了。当时如果雍齿被逮住,必然是一个死。

雍齿的结局相当不错。后来会师灞上的时候,雍齿以赵将的身份重新加入了刘邦的阵营。随后跟着刘邦出关平定诸侯,也立了一些战功。最后封侯善终,比刘邦还多活了三年。刘邦之所以没杀雍齿,不是不想杀,而是另有原因。

刘邦称帝后,功臣实在太多。许多人都觉得刘邦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之类的亲近老友;而曾经与刘邦为敌的、被刘邦所记恨的都会遭到杀害。一时之间,人心惶惶。刘邦问计于张良。张良说,陛下最恨之人是谁且是众所周知的?刘邦想都不想就说是雍齿。张良说,那就封赏雍齿以安人心。于是,刘邦封雍齿为什邡侯。众人一看雍齿都被封侯了,自己更不用担心了。

这让我想到一个故事。古时有一国君喜爱千里马,愿意出一千两黄金的高价购买一匹千里马。可是过了三年还是没有买到千里马。这时,有个侍臣愿意为国君出去寻找千里马,国君就让侍臣带着一千两黄金出发了。侍臣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打听到了一匹千里马。可惜等他赶到的时候,马已经死了。他毫不犹豫的花了五百金买下了马骨带回去交差。国君十分气愤,自己要的是可以日行千里的活马,五百金买堆马骨又有何用?侍臣说,大王买了好几年没有买到,并不是天下没有千里马,而是人们不相信大王愿意千金买马。等我们五百金买马骨的事情传开后,天下人都知道大王真心爱马,自然有人会来献马。果然,一年内国君就得到了好几匹千里马。

对于刘邦来说,雍齿就是那堆价值五百金的马骨。

这个故事郭隗也对燕昭王讲过,促使了乐毅、邹衍等人才赴燕效力。后来乐毅连下齐国七十余座城,几乎灭了齐国,成为燕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项梁忙着立楚王,刘邦忙着打丰邑,章邯也没有闲着。在消灭了陈胜后,章邯充分发挥了消防员的精神,忙着四处镇压义军。

章邯第一个目标是魏国。首先攻打魏国临济(都城)。魏王咎派相国周巿前往齐、楚两国求援。齐王田儋、楚将项佗率军前往救援。章邯待两国援军到达后,于夜间命人马衔枚疾行,突袭敌军。两国援军大败,田儋、周巿战死当场,项佗败逃回楚。章邯部队重重包围临济,魏咎知道大势已去,向章邯提出投降条件,愿以自己一死来保全城中百姓。谈妥条件后,魏咎自焚而死,总算不负体内的王室血统。魏咎死后,其弟魏豹逃往楚国,借兵复魏。后来被项羽封为魏王,之后又归降刘邦,最后又反。他的事情我们后面还会讲到。

齐王田儋战死,随军的田荣带领残部撤退至东阿。章邯领兵追击包围了田荣。此时项梁已经攻下亢父,领兵来援,田荣才得以脱困。而此时,齐国都城的臣民听闻田儋已死,拥立了田假为齐王,以田角为相,田间为将。田假就是齐国最后一位国君、当年不战而降的齐王建的弟弟。

田荣脱困后,听说另立了国君,怒火中烧。星夜率军回攻,赶跑了齐王假。复立田儋之子田巿为王。田假逃亡楚国,田角、田间逃亡赵国。

后来项梁曾多次写信给田荣,请他出兵一起攻打章邯。田荣不顾项梁救援之恩,坚持要求楚国杀了田假,赵国杀了田角、田间才肯出兵。赵楚两国皆不应允。田荣大怒,拒不出兵。这也间接导致了项梁兵败身死。

在东阿再次击败章邯后,田荣回齐抢王位去了,项梁一面独自领军追击章邯,一面派项羽和刘邦攻城略地、收复魏境。两人的交情就是这时候建立起来的。

项刘两人首先攻打城阳(今河南信阳平桥)。攻下后,项羽再次屠城。之后又在濮阳东面再次击败秦军。随后继而西进攻打雍丘。雍丘就是现在开封的杞县。成语杞人忧天就由此地而来。汉末七步成诗、才高八斗的曹植也曾两封雍丘。此时镇守雍丘的正是之前荥阳之战中生生挡住吴广西进去路的李斯之子李由。这次李由面对的是更为强大的项羽和刘邦两人。

李由自从荥阳之战后,一直在积极配合章邯的军事行动,致力打压张楚政权和各路义军。此时面对项刘二人率军来攻,身先士卒,拼死守城。甚至左臂中箭,血流不止,依然不肯退下城墙,继续指挥作战。雍丘在义军日夜围攻下坚守了四天四夜后被攻陷。李由誓死不降,率领残军巷战。最后杀到西门边时,身边仅剩十余个护卫,被曹参所杀。

李由死后,义军见他虽然血染战衣,仍然手持长矛,怒目圆瞪,皆为之泪下。项羽见到李由死后惨状深为感动,命人护送遗体回李由老家安葬。这次项羽不知是否为李由所感,并未屠城。

李由不知道的是,正当他为国奋战之时,李斯却被赵高冤枉谋反而下狱。赵高为了斩草除根,已经派使者前来调查李由。只是调查为名、诬蔑为实的使者尚未到达,李由已经战死。这样看来,李由可以战死沙场实为幸也。而李由更不知道的是,仅仅一个月后,他的家族就被彻底灭亡。刽子手正是他为之捐躯的大秦皇朝。

公元前208年7月,李斯因被诬谋反罪腰斩于咸阳。具五刑,夷三族。“千古一相”李斯起于“观鼠悟道”,终于“黄犬之叹”。

项羽和刘邦节节胜利之时,另一路追击章邯的项梁也率军到达了定陶(今山东菏泽定陶)。项梁这几个月来实在太顺了。自己两败章邯、一路凯歌不说,项羽方面也频频传来捷报。致使项梁越来越轻视秦军。部下宋义曾提醒过项梁骄兵必败,而且章邯已经得到了秦廷的全力增援,士兵越来越多,不可低估。可惜项梁已经听不进去了。结果被章邯半夜偷袭,项梁大败,自己也身死当场。

项梁兵败的时候,项羽和刘邦正在攻打雍丘旁的陈留(今河南开封祥符)。项梁身亡的消息传来,军心震动。两人商议之下退兵彭城。退回彭城后,刘邦驻于砀,项羽驻于彭城西面,吕臣驻于东。楚怀王听闻项梁战死,也迁都彭城以稳定军心。

吕臣是陈胜旧部,在陈胜死后挑起大旗继续反秦,后来重新夺回陈县并杀了庄贾为陈胜报仇。项梁战死后,吕臣害怕章邯南下,于是弃守陈县,投奔怀王。

怀王到达彭城后,将项羽和吕臣两支部队合并由自己直接统率。任刘邦为砀郡长,封武安侯,统帅砀郡部队。封项羽为长安侯,任鲁公。吕臣为司徒。

我们看楚汉历史,都认为前期一直是项强刘弱。其实此时刘邦要强于项羽。刘邦等于拥有整个砀郡旧魏地区的兵权,而项羽则被怀王变相的剥夺了兵权。估计是因为怀王被他叔叔项梁压制得太久太狠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