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两汉简史 > 第九章 刘邦入关

第九章 刘邦入关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我们该说西路军了。虽然刘邦一路并没有碰到特别强力的对手,但是进攻路线却是十分迂回。猜测他的军事目标并不是单一的攻入关中和收纳陈项残部。应该还包括护卫楚国、清除周边秦朝势力、声援北路军等等。而且刘邦这条最终攻入咸阳的路线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各种史册在顺序上也有相悖之处。当然,搞不太清楚也没关系,因为相比起刘邦入关后的种种事迹来说,这条路线并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就够了。

刘邦从彭城出发,首先取道砀县攻下成武,杀其郡尉。成武就在宋义驻扎的安阳的东边。攻占此地的目的明显是援护北路军的侧翼。之后继续北进,直取成阳。

到达成阳后,与驻扎在杠里(隶属成阳)的两支秦军队伍交战。刘邦击败了他们。太史公记录这里的守将是王离,可能是个笔误,也可能是王离的偏师。一来以王离的身份军衔不太可能驻扎在这种地方,而且只统率这么少兵力。二来以时间上来说也赶不及去参与包围巨鹿了。后来《汉书》、《资治》等都没有参照《史记》,直接抹去了守将名字。

之后刘邦折向西进,他的目标是昌邑。一路上他收并了几支部队,人数从千余人到数千人不等。而这些部队原本的将领们的名字我们并不需要去记,因为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名字只出现过这么一次又或不那么重要。只有有一个人例外。他的名字叫彭越,后来与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大名将”。

彭越就是昌邑人,昌邑就是现在的山东巨野。巨野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古代时候旁边有一大片湖泽,名为“钜野”。彭越早年很安逸,他不像韩信般穷困潦倒,也不像英布那样受刑黥面。他闲来没事就在湖里钓鱼。当然,他也有“有事”的时候,那就是与人一起做强盗。

大泽乡起义的时候就有人怂恿他起事,做为一个渔夫兼强盗,他竟然说出了“两龙方斗,且待之”这样既有水平又自抬身价的话。相信不只是我,当时那些强盗集团的同伙也对他刮目相看了。

过了一年多,各地反秦声势愈发浩大。而钜野湖泽中的强盗集团也发展到了一百余人。大家又去请彭越做首领。彭越推辞,大家再三请求,方才“勉强”答应。与众人约定,明日日出之时集合,迟到的斩首。结果第二天有十多个人迟到,最晚一个日近中午才到。按照约定,这十几个人都应该被斩首。但任何一个有头脑的首领都不可能什么都没做,就先把十分之一以上的人拉去斩首。所以彭越决定只杀最晚到的那个人。大家都以为彭越说说而已,毕竟乡里乡亲的,又是同一个强盗团伙的。

估计彭越知道“孙武斩妃”的故事。十分之一的代价大了点,百分之一的投资还是相当上算的。于是他真的杀了那个人。设置土坛,以人头为祭,号令众人。众人大为惊恐,连头都不敢抬起来正视他。于是彭越就带领众人开始一边攻掠附近乡村,一边召集逃兵、游民等,人数逐渐增加至一千余人。

刘邦就是在攻打昌邑的时候遇上了彭越,彭越协助刘邦一起攻昌邑,可惜没有打下来。不知道为什么这时候彭越并没有归顺刘邦,领着自己手下又回湖里去了。刘邦后来又打了一次昌邑,依然没有打下来。于是决定绕过昌邑,继续西进。我去查过当时昌邑的守将是谁,可惜查不到。

刘邦经过高阳(今河南杞县高阳镇)时,有一个说客郦食其前来投奔。很多人把说客和“大忽悠”划等号,其实不然。说客这一行的最高境界者有一个很威风的称呼——纵横家。代表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苏秦和张仪。而且纵横家的丰功伟业从来都是兵不血刃的,有时真的胜比千军万马。

有一个关于张仪的小故事:有一次张仪被人毒打了一顿,遍体鳞伤。张仪老婆抱怨他,他却不在意,只是问自己的舌头还在吗?老婆说还在。张仪说,只要舌头还在,还能说话,我就有办法。郦食其的功绩当然不能和苏秦、张仪媲美,但他也属于只要舌头在就有办法的人。

再插句题外话。不知为何,每次我想到郦食其就会想到候赢,虽然他们是完全不相干的两种类型的人。可能因为他们都是门吏,而且可以算是同一个地方的门吏。也可能他们出场时候都已经六十多岁,英雄迟暮。更可能他们最终都是非自然死亡。当然,候赢主动的自杀求仁要远比郦食其被活生生烹杀幸运。由于“窃符救赵”的典故太过有名,所以候赢的名气也要比郦食其大上许多。李白还特地写了《侠客行》来赞美候赢和朱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千载以来,脍炙人口。就连我十分钦佩十分仰慕其学识和文笔的金庸先生也因此写了本同名小说,开场地点就是因候赢而得名的一个小镇。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逝世,享年94岁,沉痛悼念。

郦食其投奔刘邦也是靠了那张语出惊人的嘴才打动了刘邦。刘邦不喜欢读书人,据说曾经有儒生拜会他,他把儒生所戴的帽子摘下来并往里面撒尿(很符合他的地痞出身)。郦食其求见的时候不说儒生,直接说高阳酒徒求见。“高阳酒徒”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成语了,意思是嗜酒且放荡不羁的人。当时高阳人都称郦食其为“狂生”,所以高阳酒徒是很符合郦食其性格的,也很合地痞出身的刘邦脾胃。于是刘邦召见了他。

郦食其见到刘邦时,两个女子正在为刘邦洗脚(相当惬意)。郦食其当然有气,于是他并没有下拜,只是行了个礼,直接开问刘邦,你是来帮助秦朝攻打诸侯的还是来带领诸侯消灭秦朝的?刘邦当然选择后者。郦食其就说了,既然准备推翻暴秦,怎么可以如此无礼的接见长者!事实证明,善于唬人的刘邦自己也同样吃这一套。于是急忙起身,整理好衣服,请郦食其上座并郑重向他道歉。

郦食其终于可以发挥,鼓其三寸不烂之舌向刘邦大谈天下形势以及说客们最津津乐道的合纵连横的史事。刘邦深服其论。郦食其建议刘邦先取陈留。因为陈留是交通要道而且颇有存粮。自己又是陈留门吏,与县令相熟,愿意前去说降。如若县令不愿,自己就做内应。刘邦从其议,遂得陈留。封郦食其为广野君。

之后,郦食其又向刘邦举荐自己弟弟郦商。郦商募集了四千人归顺刘邦,从此跟随刘邦转战天下,后来成为重要将领。郦食其则以说客使者身份为刘邦奔走于众诸侯间。

占领陈留后,军粮又得到补给。刘邦把目光放到了大梁上。大梁就是现在的开封,魏国的都城,魏地里最具规模的城市。可惜这个战略要点没能攻下。对于刘邦来说,攻下某座城并不是他必须完成的目标,最关键是可以攻入关中。所以和昌邑时候一样,他绕过了大梁,继续西进。

之后刘邦在白马和曲遇之东接连两次击败了秦将杨熊,杨熊败逃荥阳,后被秦二世派使前往斩首示众。杨熊出身秦代将门杨氏,向与章邯齐名。可惜浪费了自己在历史上仅有的两次出场机会。可见所谓名将并不是人人都可堪称的。

接着刘邦进军韩地,重遇了张良。之前张良随刘邦到项梁军中,因为心念复韩,所以向项梁进言,说既然已经立了楚国后裔为王,而各国都已复立,唯独韩国未立。应该立韩国后裔中最贤能的韩成为王,借以多树党羽。项梁服其论,立韩成为王,以张良为司徒,攻略韩地。韩王成与张良两人率领一千余人游略于颍川附近,时而攻取几城,时而又被秦军复夺,始终未能打开局面。直到重遇刘邦。

在张良的帮助下,刘邦很快的攻下了颍川郡的治所阳翟(今河南禹州)。这里是大禹的故乡。大禹之子启建立的夏朝的都城也在此。不知何故,刘邦一反常态,下达了屠城的命令。我见过有人说是刘邦为了帮张良报仇,我实在很佩服这些人的想象力。

不管如何,在刘邦的帮助下,张良终于完成了复国的梦想。刘邦令韩王成留守阳翟,张良则为报刘邦助略韩地之恩,随军进发。

就在此时,刘邦听闻赵将司马卬欲渡河入关。于是直接挥军北上,一直打到平阴,把黄河以南渡口全部破坏,以此阻止司马卬南下。司马卬是后来项羽所封天下十八王之一,是为殷王。之后投靠刘邦,最后死于彭城之战。之所以要介绍他,并不是因为他是十八路诸侯王之一,而是因为他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后代——司马懿。

之后刘邦欲取洛阳,可惜在洛阳东面遭逢秦军,失利撤退。只能南下攻略南阳。南阳郡守吕齮率军在犨县东面与刘邦接战,被刘邦击败。于是吕齮退到宛县固守。刘邦久攻不下,就准备于夜间绕过宛县继续西进。张良闻报,前来劝止。张良认为,现在如果绕过宛县,之后再与秦军作战时,宛县守军从后偷袭,将会陷入腹背受敌。所以宛县必须拿下。于是刘邦连夜撤回,天尚未亮就把宛县包围了内外三圈。吕齮见大势已去,便想自刎,被舍人陈恢劝阻。陈恢出城见刘邦,一番入情入理的话说服了刘邦,与刘邦约定归降,保住了全城军民。刘邦封吕齮为殷侯,赏陈恢食邑千户,赦免全城军民。南阳郡的其余城池见郡守已降,纷纷效仿,望风而降。解除了后顾之忧的刘邦兵威大振,继续西进。

之后刘邦在奉楚怀王之命前来援助的王陵、戚鳃以及吴芮的部将梅鋗等人协助下又陆续攻下了丹水、胡阳、析县、郦县等地,所过之地秋毫无犯,随后进军至武关东面。而此时的秦廷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大事。

秦二世死了!自从登基以来,二世一直在享受生活,不问朝政,致使大权旁落赵高手中。李斯被冤杀后,赵高的权势已经到了指鹿为马的地步。但是王离的覆灭、章邯的倒戈以及刘邦攻至武关等等,二世还是知道了,于是派人责问赵高。历史上有名的权监,因为都挨过那一刀,所以有一个共通点:力气不大、胆子很大。赵高也不例外。他感受到了二世开始对他不信任以及随后而来的地位将受到动摇。于是把心一横,先下手为强。

赵高谎称宫里有盗贼需要追捕,命女婿阎乐带兵进宫搜索。阎乐领兵杀死许多禁卫后,直抵二世寝宫。二世知道大势已去,可惜缺乏一死的勇气,求为郡王、求为百姓皆不获允,被逼之下无奈自杀,时年二十四岁,在位三年。

二世死后,赵高册立子婴为王。由于此时的秦朝已近穷途末路,所以只称王不称帝。赵高更派出使者会见刘邦,欲与刘邦约定平分关中,为刘邦所拒。

子婴的身世一向没有定论。有说他是秦始皇之弟成蟜的儿子;也有说他是扶苏之子;还有说他是二世的兄长。不管什么身份,他都比二世优秀得多。他曾力劝过二世不要诛杀蒙氏一族,可惜二世不听。他也十分清楚赵高是个什么货色,赵高推自己上台只是因为不服的人太多,一时的权宜之计。之后过河拆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所以子婴一上位就很清楚,第一件必须要做到的事情就是诛杀赵高。于是和两个儿子密谋在朝拜宗庙那天动手。

在斋戒五天后,子婴故意不去朝拜宗庙继位。赵高数次派人前去请驾未果,只能亲自前去。甫一入宫,就被子婴手下宦官韩谈一刀诛杀。随后子婴传召群臣入宫,宣布了赵高的罪状并夷其三族。

虽然只有短短数日,但是相比秦二世,子婴给人的感观是相当精明能干的。可惜,再精明能干的人面对当时的大秦皇朝都是无力回天的。因为刘邦已经兵临城下了。

刘邦在拒绝赵高平分关中之后,听从张良之计,派郦食其和陆贾去游说武关的守将,乘势袭取武关。然后一面派军攻取秦朝的汉中、巴蜀等地,一面自率大军一路西进,直抵蓝田。之后,在蓝田的南面和北面相继两次击败了秦军,秦朝最后的抵抗被彻底击碎。

前207年十月,刘邦兵临咸阳、屯兵灞上。派人劝降子婴。子婴眼见文武百官出城投降者不计其数,深知大势已去,于是素车白马,脖子上系着白色丝带(表示应该自杀),手持玉玺和符节出城向刘邦请降。秦朝灭亡。从秦始皇称帝开始算起,总共只有十五年。而子婴在位只有短短四十六天。

末代皇帝从来都是一个悲伤的字眼。当然,其中咎由自取的肯定占据大多数,但偶然也有个别特别可惜的。在我心中,崇祯算一个,李煜算一个,子婴勉强也可以算一个。可惜秦朝的底子远不及明朝深厚,所以子婴不像崇祯那样可以有十七年表现的机会,他只有短短四十六天,留下的事迹实在太少,我们没有太多的依据来证明他是否可以力挽狂澜。崇祯也好,子婴也罢,如果可以早一点上台,我相信他们或多或少可以改变历史。可惜的是,历史的残酷正在于从来没有“如果”二字。

人生亦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