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胡雪岩经商性格绝学 > (三)取争性格:在关键时刻显威力

(三)取争性格:在关键时刻显威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沉住气,才能成大器经商总要承受压力,遇到这种情况,胡雪岩该怎么办?一句话要沉住气!“气,乃神也;气定,则心定,心定则事圆。”

这句古训道出了一个人沉住气在事业中的重要作用。胡雪岩因此而受到启发,把“沉住气”作为自己生意场上的一个手段。他常说:“千万要沉住气。今日之果,昨日之因,莫想过去,只看将来。今日之下如何,不要去管它,你只想着我今天做了些什么,该做些什么就是了。”

但现实生活中,人有时候很容易沉不住气,危机出现的时候容易沉不住气,事情太顺了也容易沉不住气。比如王有龄,进京捐官成功,由于有何桂清的保荐,回到杭州很快就得到了海运局坐办的实缺,而在胡雪岩的全力帮助下,涉及王有龄自己以及整个杭州官场人物前途的漕米解运的麻烦,也一举圆满解决。这个时候又恰逢湖州知府出缺。湖州为有名的生丝产地,丰饶富庶,是一个令许多人垂涎的地方。王有龄由于漕米解运的事,已经在杭州得了能员之称,这使他一下子又得了湖州知府的肥差。不仅如此,他还同时得到了兼领浙江海运局坐办的许可。一切如意,他实在是太顺利了。如此顺利,使王有龄自己都不能相信自己的运气会如此之好,他对胡雪岩说:“一年工夫不到,实在想不到有今日之下的局面。福者祸所倚,我心里反倒有些嘀咕了。”

还是胡雪岩大气得多。他对王有龄说:“千万要沉住气。今日之果,昨日之因,莫想过去,只看将来。今日之下如何,不要去管它,你只想着我今天做了些什么,该做些什么就是了。”

胡雪岩的这番话,不外乎是说人要不为荣辱得失所动、不要过多地去想自己面对的得失,而应该把眼光往远处看,更注意该做必做的事情。这番话虽然是具体针对王有龄的沉不住气说的,但却也实在说出了一番应对人事的大道理。人确实要有一点这种不为荣辱所动,不被得失所拘的大气。一时的得失荣辱虽并不能都轻轻松松全看作过眼云烟,但比较而言,一时的荣辱得失无论如何比不上该做必做的事情重要。人总是要往前走的。只有做好当下该做必做的事情,才是往前走。再说,一时的荣辱得失,其所得所有,必有它该得该有的缘由。俗话说,没有无由的福祉,也没有无由的灾祸,所谓“今日之果,昨日之因”,即如王有龄的“运气”,其实也是他与胡雪岩的一系列努力“做”出来的。从这一角度看,也就没有必要去为这得或那失犯“嘀咕”了。在生意场上,要“沉住气”,还表现在能够遇事不惊。遇事不惊,必凌于事情之上;达观权变,当安守于糊涂之中泰然处之。不泰然处之不能息弭事端,只能生事、滋事、扰事、闹事;不泰然处之不能力挽狂澜,只能被卷入漩涡之中,抛于险浪之巅。遇事不惊,要做到独自一人时,能超然物外;与人相处时,能和蔼可掬;无所事事时,能语默澄静;处理事务时,能雷厉风行;得意时,能淡然坦荡,失意时,能安之若素。胡雪岩就是一个很能沉得住气的人。阜康挤兑风潮波及杭州,在杭州主事的螺蛳太太本来是一个很有主见也很能干的人,但她也被突如其来的灾难“震”得不知所措了。就在这时,胡雪岩回到杭州。他来到钱庄的时候,正遇店里开饭,他居然还有一份“闲情逸致”去看伙计们的饭桌。见伙计们的饭桌上只有几个平常的菜,他居然还有心思嘱咐钱庄“大伙”谢云清,说是天气冷了,该用火锅了。他要谢云清把冬至以后才用火锅的规矩改一改,照外国人的办法,以气温的变化做标准,冬天寒暑表多少度吃火锅,夏天寒暑表多少度吃西瓜。虽然这种关心店员生活的情形以前也有,但在面临破产倒闭的关头还能如此沉得住气,连那些伙计们都感到十分惊异。胡雪岩能够如此沉得住气,就在于他能够将得失心丢开的大气。他知道事业不是他一人创下的,出现现在的局面,当然也不是他一个人的过失,今日之果得自昨日之因,这个时候陷于得失之中不能自拔,不仅于事无补,甚至更加坏事。他告诉自己,不必怨任何人,甚至连自己都不必怨,只想现在该做什么,怎么做,这才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上,他由自己沉得住气而来的冷静,使他在危机来到的时候选择的措置手段大体都还是有效的,比如他那使伙计们惊异的“看饭桌”,对于稳定军心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只是客观情势已经不允许也不能够起死回生,再好的手段也只能维持一时,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罢了。在商言商,生意人当然不能不计得失。但许多时候,特别是危机出现的时候,生意人又确实比任何人都需要将得失抛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沉得住气。如果为眼前得失所拘,甚至斤斤于得失不能自拔,就很可能被眼前得失所惑而陷于一种迷乱之中,对于眼前该做必做的事情都看不清了。巧妙摆脱危机显睿智做生意时时存在危机,因为做生意,成功的把握总是相对的,失败的可能才是绝对的。没有人愿意自己正在进行的生意出现危机,但从来没有一个不出现危机的生意人。那么,当问题来的时候,应该如何应对呢?胡雪岩认为,越怕越误事,索性大胆去闯,反倒没事。因此,胡雪岩摆脱危机的策略,与人不同,这取决于他敢拼敢闯的性格。杭州被太平军团团包围,此时已经做到浙江巡抚的王有龄,率杭州军民据城坚守,已达一个多月。王有龄派胡雪岩冒死出城筹办粮食,自己守在城中,决不弃城图存。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全城军民的眼睛都注视在他的身上,容不得他逃;二是即使有机会能够逃出,不仅已经吃过的苦头都算白吃了,而且还会像在常州做了逃将的何桂清,为朝廷议罪严办,落个菜市口斩首示众——王有龄其实也是逃无可逃。除上面两点外,还有一点,那就是被围城中,与外界不通消息,因而也不知情况严重,在王有龄心中,事实上还存有一丝侥幸,以为朝廷不会坐视杭州危局不理,一定会派援军解杭州之围。援军一到,自然可以得救。其实,杭州的情形,从外面看,才知道实际上已经没救了。当时太平军由忠王李秀成带领,是以主力大军进攻浙江,以巩固江浙根据地,同时解南京被围的压力,因而是志在必得。而杭州被围之后,官军虽有李元度率衢州新军驰援,但实际上在太平军的全力堵截之下进兵艰难,绝不是指日可待。同时,即使他们能够打到杭州,也并不一定能够击退重重围住杭州的太平军。从杭州历尽艰辛到上海办粮的胡雪岩,综合各种情况,心里已经明白杭州破城只是迟早的事,也知道王有龄与杭州玉碎“殉节”已成定局。但他不顾古应春、七姑奶奶夫妇的劝阻,仍然要将在上海采办的10000石大米,冒死运去杭州。古应春夫妇劝阻胡雪岩的原因,自然是此行凶多吉少。此时江苏、浙江大部分地区已为太平军占领,自上海至杭州,一路上太平军关卡重重,而胡雪岩在江浙一带本就负有盛名,几乎无人不知,甚至在太平军兵将中,都有许多人知道他。而认识他的人也不在少数,因而几乎没有办法隐匿自己的身份。如果被太平军认出,而且被他们知道是为杭州城里的军民送粮,则将必死无疑。另外,杭州被围,与外界联系已经完全断绝,即使粮食运到杭州城下,也没有办法送进城去。但胡雪岩认为,一来是信用所在,二来要尽到心力,无论如何,此行断无取消之理,因而必有一“闯”。至于危险,胡雪岩说了一段既是安慰古应春夫妇、同时也是很有道理的话,他说:“我当然不会闯到死路上去。我说的闯,是遇到难关,壮起胆子来闯……这一路来,我遇到太平军,实在有点怕,现在我不怕了。越怕越误事,索性大胆去闯,反倒没事。”

胡雪岩的这番话,当然不是指商事运作过程中发生不利的情况甚至危机时应该怎样做。但他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得到的经验,所谓“遇到难关,壮起胆子来闯”,所谓“越怕越误事,索性大胆去闯,反倒没事”,用于商事运作中危机到来之时,也是十分合适的。这里实际上说到了一个人在面临危机遇到难关时必备的心理素质的问题。在危机到来的时候,确实需要有能够“壮起胆子”而处变不惊的强健的心理素质。能够“壮起胆子”,才能镇静,从容应对,才有可能真正冷静而准确地判断局势,为自己找到一条“闯”过危机的路来。假若不能处变不惊,由惊慌必至失措,导致措置不当而在危机之中陷入更深,以至于不能自拔无可救药。许多生意人在关键时刻棋输一着,多数时候其实就输在心理素质上。当危机出现时,索性闯它一闯,也许会有一线生机。勇往直前永远是强者的武器。△胡氏取大性格之解密(一)兴衰不惊,必有大成胡雪岩经商处变不惊,而且越是风险大,他越是敢于挑战。这就是说,兴衰不惊是做大商人的资本。但是有些商人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常常失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商人更需要有兴衰不惊的心态,这样才有可能做大自己的生意。迪斯尼的创始人华特·迪斯尼于1901年12月5日出生于美国芝加哥市。他的少年时代是在本顿学校度过的,他最喜欢的是画画。1917年,华特充分展示了他的艺术天分,从而成为中学校刊《金声》杂志的一名漫画家,他的漫画经常被采用,他还同时担任《金声》杂志的摄影。后来华特参了军,到了法国。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他回到美国踏出了事业的第一步。他和他的伙伴乌比决定开创自己的事业,于是在1919年成立了依维克·迪斯尼广告公司。乌比负责办理绘制普通画和美术字等业务,而华特则负责漫画创作和扩展业务。但不幸的是,依维克·迪斯尼公司只维持了一个月。华特得为生计考虑,于是加盟了堪萨斯市电影广告公司。在这家公司里,华特第一次接触卡通电影。华特的创新精神使他在电影广告公司脱颖而出,他制作的《欢笑卡通》片使他在堪萨斯市小有名气,电影公司的老板以他为荣。在取得初步的成功之后,华特和乌比再次走到一起,组建了欢笑卡通公司,先后制作了五部影片《不来梅的四位音乐家》、《杰克和豆茎》、《金发小女孩和三只熊》、《靴中的猫》和《灰姑娘》。但这家公司还是很快地破产了。华特决定到好莱坞创业,他得到他哥哥洛衣·迪斯尼的支持,兄弟俩成立厂迪斯尼兄弟制片厂。他还动员乌比离开堪萨斯市来到好莱坞。1924年5月下旬,华特完成了爱丽丝喜剧第一套六部的制作,受到了观众和影评家的一致赞赏。华特此时信心更足了,他决心要在好莱坞干出一番事业来,于是推出了以兔子为明星的影片系列《幸运兔子奥斯华》,同样受到了很高的评价。在《幸运兔子奥斯华》后,制片厂没有承接到别的业务,又面临生存危机。华特不得不再次苦思冥想。在一次回加州的火车上,华特突然有了某种艺术上的灵感,那就是著名的米老鼠。很快地,他就推出了两部米老鼠片——《疯狂飞机》和《骑快马的高卓人》。尽管发行人的反映不错,遗憾的是没有得到订单。但华特决不气馁,决定摄制有声卡通《汽船威利》和《谷仓之舞》。然而尽管华特深信这些米老鼠有声卡通片会引起轰动,却依然得不到订单,华特百思不得其解。演艺界老手哈瑞·莱琴伯一语道破天机:“没有观众的反映,那些家伙根本不知道什么算是好片子。”

华特决定在戏院推出自己的米老鼠系列。1928年11月18日,《汽船威利》在莱琴伯的戏院上演,引起前所未有的轰动,各界一致为这第一部有声卡通叫好。华特乘胜追击,把《疯狂飞机》和《骑快马的高卓人》也配上了音,这些片子推出时也大获成功。米老鼠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欢迎,华特成立了米老鼠俱乐部。到1931年,米老鼠会员已达到100万。米老鼠的狂热,给华特带来极高的知名度和滚滚财源。米老鼠图形还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旅馆要求准许把米老鼠的像印在写字桌上,一家工厂要求制造米老鼠的手帕……许许多多的制造商和推销商要求将米老鼠像印在商品上。米老鼠似乎还有起死回生的功能。原来制造玩具电动火车的莱恩公司,已经向法院申请准备破产,后来制造带有轨道的米奇和米尼发条火车,在4个月之内销售253万部,奇迹般扭转了形势。米老鼠为什么如此受人欢迎呢?华特认为:“米奇是个好人,从不使坏心术。他常身陷困境,但最后总能化险为夷,而且面带笑容。”

华特认为米老鼠有鲜明的个性:“米老鼠虽然小,却有着和卓别林一样的想法——虽然是小人物却要尽力而为。”

华特知道必须更多地创造出知名角色。到1932年,除了米尼和米奇外,唐老鸭、笨狗布鲁图、贺瑞斯马和母牛克娜贝也都成为知名角色。1933年出品的影片《三只小猪》,使卡通片事业又向前跨了一大步,小猪的角色受到热烈欢迎。1932年,华特因为推出了第一部彩色卡通片《花与树》而获得了电影艺术科学院第一次为卡通片颁发的金像奖。同时,米老鼠获得了特别奖,华特的成就得到了政府的肯定。1934年,华特意识到摄制卡通长片的时机到了。他很早就预料到终有一天要拍摄卡通长片,他相信自己制片厂的能力不仅仅是摄制8分钟长的全是玩闹打趣的卡通影片。1936年,华特集中了制片厂的所有杰出人才摄制《白雪公主》。他亲自监督和指导每一阶段的工作,征求大家的意见。《白雪公主》于1937年12月21日在美国洛杉矶哥特圆环戏院首映,获得了巨大成功。以200万张画片组合起来的《白雪公主》,在80分钟里充分显示了它的娱乐价值。观众反响非常热烈。《白雪公主》在短短的三个星期内打破了洛杉矶城音乐厅票房的所有记录。其中的7个小矮人,尤其是“笨瓜”,立刻就成为观众喜爱的对象。电影中的歌曲,像《嘿嗬,我们上班去》和《工作中吹口哨》,每天都在各家电台广播。《白雪公主》第一次发行就赚了800万元,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要知道那时候的电影票价是2.3元,而绝大部分观众是小孩,只收1角钱。后来此片还获得了一个特别的金像奖——一个带有7个小金像的金像人。《白雪公主》的成功表明,要在继续拍摄短片的基础上,以长片作为创作的中心。于是,华特又创作了三部内容和风格都完全不同的卡通片。第一部影片是《木偶奇遇记》,第二部是《幻想曲》,第三部是《小鹿班比》。但不幸的是,这些影片制作成本非常高昂,尽管卖座率还不错,但华特还是赔了一大笔钱。这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战争给娱乐业带来极大的冲击。战争结束时,华特欠债430万元。他努力寻求新的发展方向。经过苦苦思索,华特找到了新的出路:“只有使影片项目多元化才能解决危机。不能只坚持拍卡通电影,而必须同时转向真人电影的拍摄。”

华特和工作人员们一起克服了技术上的重重困难,摄制了一部有70%真人戏、30%卡通的《南方之歌》,其成本为212.5万元,利润却只有22.6万元,不过在亚特兰大首映时,引起的轰动不亚于《乱世佳人》。主角获得了特别奖,其中的主题曲还获得了1964年的金像奖。后来华特拍摄了第一部真人影片《金银岛》以及另一部卡通长片《绿野仙踪》,反响非常不错。许多自然科学家看到了华特在制片方面的成功,愿意和华特合作。一位加州大学名叫内华斯的学生与华特合作,制作了一部10分钟的短片《沙漠奇观》,结果大获成功。该片投入30万,收入400万,是迪斯尼制片厂最赚钱的一部影片。1954年,华特又有了新的想法,他认识到了电视的威力,“以前我们兴旺发达,正是因为我们敢于冒险、勇于创新,我们的事业不能停滞,我要把我的精力和才华投到电视节目中去。”

他宣布要制作电视节目,这引起很大的骚动。当时,电视作为一种新的大众传播工具很不受重视,许多大制片商认为与电视合作,会毁了电影院的生意。但华特与众不同,他看到了电视在推销影片中的重大作用。华特通过制作电视节目,使迪斯尼制片厂曾有的知名角色重新大放光芒,迪斯尼角色获得永恒的魅力。△胡氏取大性格之解密(二)出手迅猛,大目标就在眼前胡雪岩经商重在实现自己的大目标,并且把大目标始终落在具体行动上,所以常能出手迅猛,以实现每一个具体的环节为重点,结果度过了重重困难。实际上任何一个商人的成功之路都是很艰难的。在艰难的奋斗中,机会也是很多的。只要把握住机会,就能达到目标。亚蒙·哈默是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西方,他是点石成金的万能富豪,又是第一个与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合作的西方企业家。哈默于1898年5月21日生于美国纽约市。他的曾祖父弗拉基米尔是俄国犹太人,曾在沙皇尼古拉一世时以造船而成为巨富。到哈默的祖父雅各布娶妻生子时,一场台风引起的海啸把家财冲刷得荡然无存。1875年,雅各布带着妻子和儿子朱利叶斯移居美国。20年后,在一次郊游中,朱利叶斯与一个年轻的寡妇罗丝一见钟情。他们婚后生下的第一个孩子就是亚蒙·哈默。1917年,哈默入读哥伦比亚医学院。一天,父亲找到哈默,告诉儿子一个坏消息:他倾其积蓄投资的制药公司濒临破产。而且他本人因身体不好,特别是还想继续行医,没有精力去顾及公司的管理,因此,他要求儿子去当公司的总经理,但不许他退学。哈默勇敢地迎接了挑战。为不误学业,哈默邀请一个家境贫困而学习优异的同学住在一起,免费供给对方食宿,条件是这位同学每天去上课,晚上把白天的笔记带回给他,供他应付考试和写论文。他重新制定了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推销方法,组织了一支强有力的推销员队伍,并把公司名字也改为响亮的“联合化学制药公司”。原本岌岌可危的公司终于被哈默从破产边缘拯救过来,产品畅销全国,公司开始跻身于制药工业的大企业行列。这时,哈默做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即去苏俄访问。十月革命后,哈默的父亲作为俄罗斯后裔,且又是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对苏俄十分关注,并向被封锁的苏联红色政权提供过生活必需品。但由于一次医疗事故,1920年6月,哈默的父亲受审入狱。年轻气盛的哈默决心完成父亲未遂的愿望,到父亲出生的国家,去帮助苏联战胜正在那里蔓延的饥荒和伤寒。哈默于1921年初夏到达苏联。看到苏联乌拉尔地区大量的白金、宝石、毛皮卖不出去,而粮食又严重短缺,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哈默头脑中形成。他联想到当时美国粮食大丰收,粮价下跌,便提议:以100万美元的资金,在美国紧急收购小麦。海运到彼得格勒,卸下粮食后,再将价值100万美元的毛皮和其他货物运回美国。哈默的建议很快被苏联高层采纳,列宁亲自回电表示认可这笔交易,并请哈默速抵莫斯科。到达莫斯科的第二天,哈默就受到了列宁的接见。为使年轻的苏维埃得到休养生息,列宁格外重视哈默的提议。从此,他们之间结下了真挚而深厚的友谊。列宁鼓励哈默投资办厂,允许他开采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棉矿,从而使他成为苏俄第一个取得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美苏的易货贸易由此开始。哈默组织了美国联合公司,沟通了30多家美国公司,他俨然成了苏俄对美贸易的代理人。哈默在苏俄度过了将近10年。苏俄成了这位美国青年从百万富翁变为亿万富翁的发迹地。但是,哈默一生中最活跃的时期却是1931年从苏联回美国后开始的。哈默返美时,正值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但他却认为是赚钱的机会到了。他捕捉到一个清晰的信息:罗斯福正在走向白宫总统的宝座。如果他当选,那么,1919年颁布的禁酒令将被废除。这将意味着全国对啤酒和威士忌的需求激增,酒桶的市场将会呈现出空前的需求,而当时市场上却没有酒桶出售。哈默当机立断,立即从苏联订购了几船优质木材,在纽约码头设立了一座临时的桶板加工厂,并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酒桶厂。禁酒令废除之日,也正是哈默制桶公司的酒桶从生产线上源源滚下之时,他的酒桶被各制酒厂用高价抢购一空。哈默乘胜而进,进军制酒业,开始经营威士忌酒生意。他接连购买了多家酿酒厂,采取大幅度削价和大做广告等手段,很快战胜了所有的竞争对手。他的丹特牌威士忌酒一跃而成为全美第一流名酒,年销售量高达100万箱。哈默有爱好吃牛排的习惯,正是这一习惯,把他引入了另一个领域,即养牛业,并大获成功。哈默闯入养牛业颇为偶然。有一次他埋怨市场上买不到优质牛排,他的一名雇工就建议去买头牛杀了吃。牛买回来了,却是一头怀上小牛的母牛。哈默认为自己还不至于馋到杀怀孕母牛的地步,于是就交待下人把牛放养在庄园里。正巧哈默的邻居是一位养牛专家,专门培育安格斯良种牛。他不仅替哈默买回的那头母牛顺利接产,而且时隔不久又让这头母牛与他的公牛交配,生下了具有安格斯种牛优良品质的小牛。哈默经这一事件的触发,头脑中闪现出新的商业脑电波:以酿酒的副产品饲养种牛,岂不是化残渣为黄金之举么?于是,哈默迅速筹建了一家繁殖种牛的大牧场,并花上10万美元买下了本世纪最好的一头公牛——“埃里克王子”。在随后的3年中,仅靠埃里克王子就繁殖了上千头牛犊,其中包括6头世界冠军,为他赚了200万美元。哈默也从此由养牛的门外汉变为种牛业公认的领袖人物。1956年,哈默58岁。他在商战中积累的财富,多得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他确实打算从商界隐退,安享晚年。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充满诱惑力的石油业把他吸引了,他又一跃成为扬名世界的石油巨子。当时在加利福尼亚州有一家濒临破产的西方石油公司,其实际资产只有3.4万美元、3个雇员和几口快要报废的油井,公司的股票每股只卖18美分。有人向哈默建议,投资这家石油公司。因为根据美国政府对石油业的倾斜政策,用于尚未出油的油井的资金无需报税。对于想退休的哈默来说,他无意收购这家公司,还借给了西方石油公司5万美元,让他们再打两口井。如能出油,利润双方对半分成;如果不出油,哈默投入的这笔资金就作为亏损从应缴税款中扣除。意想不到的是,两口井都出油了。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一下子涨到每股1美元,哈默也尝到了甜头,开始涉足石油业。不久,哈默成了这家公司的最大股东。1957年7月当选为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哈默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冒着巨大的风险,开始建立一个石油王国。他招兵买马,聘请到最优秀的钻井工程师和最出色的地质学家,1961年终于在加利福尼亚钻探到两个巨大的天然气油田。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价格一路上涨到每股15美元,公司的实力也足以与那些世界上较大的石油公司抗衡了。1974年,他的西方石油公司年收入为60亿美元。到1982年,西方石油公司已成为全美第12个大工业企业。1972年,74岁高龄的哈默与苏联做成了一项长达20年的200亿美元的化肥生意,把美苏贸易推向了高峰。哈默捕捉到了信息,捕捉到了机会。他适时出手,迅速暴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