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学透曾国藩 > 成由勤俭败由奢

成由勤俭败由奢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曾国藩语录】余身体平安,合署内外俱好,惟“俭”字日减一日。余兄弟无论在官在家,彼此常以“俭”字相勖,则可久矣。【曾国藩轶事】曾国藩一生生活俭朴。他自己衣着朴素,布袍鞋袜,都是其夫人、媳妇所做。吃的也是粗茶淡饭。即使是官至大学士,每次吃饭也仅一个荤菜,如果不是有客人来,从不增加。因此时人戏称他为“一品宰相”。“一品”,指的就是“一荤”。他30岁过生日时,家人特地为他缝制了一件青缎马褂,他平时舍不得穿,只在庆典或过新年时才穿上。这件衣服穿了30多年,到他去世时,还像新的一样。对此,他幽默地说:“古人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然以吾视之,衣亦不如故也。试观今日之衣料,有如当年之精者乎?”

俭朴持家,是曾家的祖传家风。曾国藩作为同辈长男,从持家之始,就将“俭”字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他教育子侄说:“‘俭’字工夫,第一莫着华丽衣服,第二莫多用仆婢雇工。”

其中的“俭”字,又与“勤”字相关联,所以曾国藩常常将“勤”“俭”并举。不用婢婢和仆役,固然是为了少花钱,但更重要的目的却是培养家人亲自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的习惯。曾家的男子要亲自下地耕田,妇女更要亲自纺织。为儿子娶妻,也选勤俭之家,而不愿与官宦之家联姻,以免长奢惰之习。纪泽刚刚结婚,曾国藩就告诫儿子,要他引导媳妇织布做衣:“新妇始至吾家,教以勤俭,纺绩以事缝纫,下厨以议酒食,此二者,妇职之最要者也。”

而当时曾国藩已经是位尊权重的大军统帅、封疆大吏了。曾国藩的节俭还表现在一些特殊的事情上。他认为,日常持家应当把一些零碎物件,如碎布、小纸片都要收集起来,以备使用。如他所言:“务宜细心收拾,即一纸一缕、竹头木屑,皆宜捡拾”,“可珍之物固应爱惜,即寻常器件亦当汇集品分,有条有理。竹头木屑,皆为有用,则随处皆取携不穷也。”

积少成多,就会变废为宝。这样家里既显得整齐,又节省了财物,还养成勤动手、办事有条理的好习惯。曾国藩从政治军,每件书信、文牍、奏章都要抄一副本,收藏在家中。早在咸丰四年(1854)五月,他就对几位兄弟说:“凡谕旨、章奏等件付至家中者,务宜好为藏鰃。我兄弟五人,无一人肯整齐收拾者,亦不是勤俭人家气象。”

他还特别告诫:“余寄回片纸只字,俱请建四兄妥收。”

经过日积月累,曾家所藏的书籍、文献已经汗牛充栋。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后来都成了珍贵的史料,堪称无价之宝。曾国藩重视节俭持家,因为在传统社会中,家是一个人事业的根基,治家与治国相通相关。不善治家者,必不能治天下。一个人即使再有能力,倘若家庭出了问题,也就如木拔其根,难以立足。曾国藩有这样一种不同寻常的看法,他认为为官不是长久之计,而家庭则与一个人的一生相始终。所以,他认为治家比为官更重要。他曾经给自己的夫人写信告诫说:夫人率儿妇辈在家,须事事立个一定章程,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能从勤俭耕读上做出好规模,虽一旦罢官,尚不失为兴旺气象。若贪图衙门之热闹,不立家乡之基业,则罢官之后,便觉气象萧索。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望夫人教训儿孙妇女,常常作家中无官之想,时时有廉恭节俭之意,则福泽悠久,余心大慰矣。湘军将领中,兄弟一同参军的大有人在,如江忠源、江忠义、江忠济、李昭庆四兄弟,刘滕鸿、刘腾鹤二兄弟、李瀚章、李鸿章、李鹤章三兄弟,李续宾、李续宜二兄弟,他们或全家战死,如三江二刘,或有一二人通显,如李鸿章,但若论家族常保不衰,只有曾家。这正是因为曾家有专人主持家政,并且以俭持家的缘故。【智慧解读】“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是最重要的一项美德。《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中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意思是说,节俭是一切美德的基础和来源,而奢侈则是所有恶行中最为严重的。这部先秦经典将“俭”字提高到无以复加的高度上,充分地展示了节俭的重要意义。这种崇尚节俭的精神,在以后历代都受到推崇发扬,有的人从学理上阐发之,更多的人则是在行动上实践之。纵观历代有为之主,无不是节俭之人。汉文帝以俭治国,停止修建露台,开创“文景之治”。曹操一生节俭,不好奢华,他的帷帐屏风,坏了就修补接着使用。明太祖朱元璋更是节俭得近于苛刻。皇宫中有太监穿新鞋在水中走过,他竟大发雷霆,严以治罪。康熙、雍正两位盛世君主,也励行节俭,并谆谆告诫子孙,因此清朝才有近300年的兴盛。这些君主节俭,并非是财用不足,而是认识到节俭是其他美德的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一国统治者而言,一身节俭,则上行下效,举国节俭,如此则国用日足,国力日强。对臣子而言,节俭则可保证日用充足,避免贪污,是迁官保身的不二法则。对平常百姓而言,节俭可节制物欲,积累家财,日渐丰裕,传之子孙,永世不堕。具体说来,“俭”字的益处还有许多,石成金在《传家宝》中总结说:俭有四益:凡贪淫之过未有不生于奢侈者,俭则不贪不淫,是俭可养德也;人之爱用自有剂量,省啬淡泊有长久之理,是俭可养寿也;醉浓饱鲜,昏人神志,若蔬食菜羹,则肠胃清虚,无滓无秽,是俭可养神也;奢者妄取苟求,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俭又可养心也。他从“养德”、“养寿”、“养神”、“养心”四个方面归纳了“俭”字对于人自我修养方面的作用,可谓精练而深刻。当然,“俭”虽作用于一人,但其作用却不仅仅局限在一个人身上。除了上述四个方面外,“俭”字在治家、为官、治国方面,有着更为显著的作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