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学透曾国藩 > 用恩莫如仁,用威莫如礼

用恩莫如仁,用威莫如礼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曾国藩语录】用恩莫如仁,用威莫如礼。仁者,即所谓欲立立人,欲达达人也,待兵勇如待子弟,常有望其成立,望其发达之心,则人知恩矣。礼者,即所谓无众寡,无小大,无欺慢,泰而不骄也;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威而不猛也;持之以敬,临之以庄,无形无声之际,常有凛然难犯之象,则人知威矣。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守是二者,虽蛮貊之邦可行,又何兵勇之不可治哉?【曾国藩轶事】曾国藩认为,仁和义是“立人之道”,并对好友刘蓉说:“仆之所志,其大者盖欲行仁义于天下。”

即把推行仁义作为自己终生的奋斗目标。成大事者,往往并非为个人名利欲牵使,而是一种神圣的使命感使他不得不如此。曾国藩即是这样的人。据当时熟悉曾国藩的人记载,曾国藩在军营中初次接见下级军官的时候,常常盯着对方半天一言不发,让对方心理产生一种畏惧之感,因为他不知道曾国藩心里面在想什么,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命运是什么。等到曾国藩突然发话了,一颗心才一块石头落了地。经过这番折磨,曾国藩在他的心目中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下次见了曾国藩,肯定还是非常的敬畏。这自然对于树立曾国藩的威望非常有好处。曾国藩非常注重仁义,注重自己领导威信的树立,但也承认自己在这两方面是不全面的。他的弟弟和朋友在给他写信或者面谈的时候都会常常提起这一点。例如,咸丰四年(1854)五月,曾国藩在给几个弟弟的信中说道:沅弟言我仁爱有余威猛不足,澄弟在此时亦常说及,近日友人爱我者人人说及。无奈性已生定,竟不能威猛。所以不能威猛,由于不能精明。是以被人欺侮,故人得而玩易之也。曾国藩把自己不能威猛的原因归结于本性,归结于不精明,这一方面是自谦之词,一方面也是对官场凶险人际关系的一种无奈的表达。【智慧解读】仁,是中国传统道德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孔子的道德体系里面,智、仁、勇是三种最高的道德,在此基础上推广开来,形成了礼、孝、悌、忠、恕等内容。后来,董仲舒作进一步的发挥,形成了对封建社会影响深远的三纲五常观念,而仁被列为五常之首。曾国藩主张恩威并施,仁礼并用,即用仁和礼来治理军队。这一点很值得现代管理者借鉴。我们自己想要干出一番事业,自己想要成功,就应该想到别人也想要干出一番事业,别人也想成功。要推己及人,多替别人着想,这就是仁。你对别人好了,别人也会投李报桃,会对你好。在团队内部,上级对下级要爱护,下级才会感恩戴德。同时,作为上级,也有义务帮助自己的手下去实现他们的理想,真心诚意地期望他们的成长进步,只有大家的目标都一致了,想法理顺了,在一起才会有共同前进的动力,领导者实现自己的理想才会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要想治理好团队,领导者还要树立自己的威信,要树立自己的威信就要以礼服人。在属下面前,要正襟危坐,当官就要有当官的样子,衣服要整洁,态度要端庄,让下属们看了就有一种畏惧之感,而不是一见了,就感到滑稽可笑,那样的话,什么领导威严都没有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