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工业教父 > 第50章 那座桥太矮

第50章 那座桥太矮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乃至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有“争气桥”之称。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东部地区交通的关键节点,上层为公路桥,长4589米,车行道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各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连通104国道、312国道等跨江公路,是沟通南京江北新区与江南主城的要道之一。下层为双轨复线铁路桥宽14米、全长6772米,连接津浦铁路与沪宁铁路干线,是国家南北交通要津和命脉。大桥由正桥和引桥两部分组成,正桥9墩10跨,长1576米,最大跨度160米。通航净空宽度120米,桥下通航净空高度为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以上24米,可通过5000吨级海轮。这就是胡杨关注的那个重点。5000吨级是理论上的数字,而实际上3000吨级都不能做到100%通过。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南京长江汏桥,对于长江这条黄金水道而言,恰似一把铁锁,死死地扼住了长江的咽喉,成为阻碍长江水运发展的瓶颈。它导致了远洋海轮无法直上武汉,长江中游的进出口物资不得不通过江海转运这样一种方式来实现运输,这其中增加的成本和时间是无法估量的。尤其是在八十年代,中国铁路运输能力还很弱。想要消化这些海运货物是非常勉强的。“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发展与运输能力是成正比的。而海运的成本不仅低,还是国际贸易最重要的运输手段。我想大家应该都已经发现,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大部分都有水运资源。长江是黄金水道,是有条件实现海江直运。如果让这条水道畅通,将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而长江流域又会将辐射更广的范围。”

稍顿一下胡杨又说道:“而这一切,却正在远离我们。”

“为什么?”

接上这茬的却不是罗鹏程,而是周扬青大秘书。胡杨说道:“后续麻烦的情况,是南京长江大桥会成为标准。过几年,地方上手头宽裕了。长江上肯定还会多很多桥,那么它们会以谁为标准呢?如果更多的桥都是以水位上24米这么搞。那长江上就会多出更多的锁。到那个时候,就真的什么都做不了了。”

从炸掉大桥说到现在,已经没有人再认为胡杨是个疯子了。他们都开始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当然,就算是这样。炸桥这件事真正的可行性其实还是非常低的。把中国第一江桥炸掉重建的概率,约等于买彩票中一等奖,或者是一辈子里被雷劈十八次。但问题是,胡杨已经把这件事摊开来摆在了他们面前。未来若干年内大概率会发生的后果,他们都已经知道。如果只是一个普通人,可能会选择无视这些。可在这座这些人,都算是胸怀家国天下的人。他们无法选择无视,但这件事的难度真心不小。沉默了片刻之后,胡杨又出声说道:“短期内,恐怕还没有条件炸掉南京长江大桥。但现在必须立刻开始要求新建桥梁不能用24米的净高,至少36米的净高。”

相比炸掉大桥,行政命令的出台要容易的多。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秦海青的身上。但老人家没有做任何表态,只是又一次表扬了胡杨。老人家说道:“今天长见识了,这才是真正的远见。小胡同志虽然年轻,今天可真的是给我们这些人上了一课。不容易,不简单。”

胡杨谦虚道:“领导们谬赞了。这大部分都不是我自己的观点,是我看那些杂志上写的。我就是觉的有道理,所以稍微琢磨了那么一下。”

秦海青笑着说道:“过分谦虚就是骄傲啊。你这个年纪,就能有这样的想法很不容易。让我们所有人都耳目一新。还有别的吗?”

胡杨摸了摸头,笑着说道:“这……有还是没有呢?”

已经说了这么多,再想藏拙是不可能了。罗鹏程把他推出来这件事,胡杨的确是意外的,但这却还真是一个机会。作为一个穿越者,胡杨必然会利用他对这个时代来说,更先进的知识和理念。而这也必然会引起连锁反应,他也必然会被注意到。这是胡杨无论再小心谨慎都无法避免的。穿越这种事是没办法说清楚的,更不可能被理智的接受。那时候就会有很多麻烦,并且大概率会失去对事态发展的控制。胡杨反复推演的结果,最好的方法就是有选择的主动部分暴露自己的秘密。就像他在沈阳对罗鹏程那样。今天他会在这些人面前说这些,也是基于同样的考虑。相比在沈阳时,胡杨现在的情况也有了很大变化。他不再是一个啥都没有的普通小伙,所以需要暴露的东西就更多,对象也需要升级。在胡杨看来,现在这种情况即便没有100分也至少可以打80分。这些人都与罗鹏程有密切的关系,这一点上他们先天对胡杨就是有倾向性的。尤其是秦海青也在场,这就大大提升了含金量。胡杨不介意让他们把自己看做一个天才,至少要比一个疯子强。但今天他不会再暴露其他东西了。一个南京长江大桥已经算是丢下炸弹了。按照一般人的习惯,他们都会希望下一个更炸的。胡杨脑子不是没有,但都是现在不能说的。那是真的会爆炸!胡杨没有把话说死,他相信在座的聪明人都应该能明白他的意思。老人家没有说话,转头看向周扬青。后者却立刻领会了领导的意思,说道:“我安排了宵夜,时间也差不多了,咱们现在就去食堂。”

这种时候不会有人会提出异议,自然全都起身走向门口。胡杨站起来的时候,罗鹏程轻轻碰了他一下,胡杨会意的站在原地没动。他们两人留到了最后,除了他们还有秦海青老爷子。很明显这是有话要说,胡杨也就安静的等着。秦海青首先说道:“小胡今天给了我不少意外啊。”

罗鹏程一摊手:“其实这些我也是第一次听到。”

胡杨说道:“其实我也是第一次说出来。以前都只是在脑子里想一想。”

秦海青说道:“关于南京长江大桥的问题,其实有人提过类似的意见,但远没有胡杨分析的透彻。因为一些原因并没有被重视。这次我回去之后,一定会其他常委认真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不过我现在更关心的,是你没是你没说出来那些。”

胡杨为难的说道:“都是一些胡乱的想法,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分析,总不能随便乱说吧。”

秦海青摆摆手:“行了,不用装了。知道你不愿意说。”

胡杨赶紧笑着说道:“谢谢您能体谅。”

秦海青笑骂道:“小滑头。小罗你可是找到了一个好帮手。接下来你想怎么安排。”

罗鹏程说道:“这个我还没有问过胡杨的意见。新部门的事情,我都还没个他说过。”

说完看向胡杨。胡杨说道:“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组织上需要我在哪儿,我就在哪儿。”

罗鹏程说道:“他套话省一省,说心里话。”

胡杨说道:“心里话就是服从组织安排。俗话说当仁不让,我的能力和重大装备引进中发挥作用,这一点我有自信。”

罗鹏程还是了解胡杨的,直接说道:“说但是。”

胡杨给了他一个,还是您了解我的眼神:“但是,我更想继续充实自己,所以我想上大学旁听。”

秦海清问胡杨:“我能知道,为什么是旁听,不是真正的上大学。”

胡杨说道:“旁听的时间安排更灵活。”

秦海清又问:“那你就不想真正上大学,做个大学生?”

胡杨说道:“说真心话,是真的不想。大学生活很值得憧憬,但如果纯粹是以学习知识为目的,其实学习效率并不高。”

罗鹏程问:“难道上大学不是以学习知识为目的吗?”

胡杨说道:“专业知识只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但我觉得并不是最重要的那部分。”

罗鹏程说道:“别卖关子,直接说。”

胡杨说道:“大学是国之重器,他培养出的学生就应该胸怀天下,有改变世界的理想和能力。如果仅仅只是传授和学习专业知识,那与普通的技校又有多大区别?”

这段话把罗鹏程和秦海清两个人都说愣了。从他们的表现看,似乎在这要比刚才要炸掉南京长江大桥更有冲击性。这让胡杨也有点摸不着头脑,脑子里迅速过了一遍刚才说的话。就在这个时候他听到罗鹏程说了四个字:“国之重器!”

老爷子看了一眼罗鹏程,点了点头:秦海清略有感慨的说道:“国之重器,说的真好。我们建设大学的目的,绝对不是建设一个高级的技工学校。我们培养出应该是有思想有抱负的人才,小胡冲你这国之重器四个字,你上大学的事我来给你办。北京范围内所有大学,保证你想听谁的课就听谁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