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工业教父 > 第86章 故人,告别

第86章 故人,告别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胡杨问肖克:“工作调动?”

肖克点了点头:“我主动提的。”

胡杨说道:“你跟我说这个,不违反纪律吗?”

肖克倒是很洒脱:“违反又怎么样,管他呢。”

胡杨表情一整:“说的这么洒脱,不是要去国外吧。”

肖克笑着说道:“你是真的有做我这行的天赋。只做一个普通人,实在是太浪费了。”

胡杨不置可否:“普通人就挺好的,你要去哪儿?”

肖克说道:“南面。说起来,这还跟你有关,我这次特意找你告别也是因为这个。”

胡杨疑惑:“我?”

肖克给胡杨的杯子里续上了茶水:“你有一次跟我说过,北面和西面在较劲,最终赢的会是西面。”

胡杨一脸无辜:“我说过这种话?”

肖克和胡杨认识也有一段日子了,自然不会被表面的无辜迷惑。“这事我本来也没当回事。但后来又一次和搞国情分析的战友喝酒,提起了一茬。没想到他却十分谨慎的表示了赞同。”

胡杨说道:“这赞同应该是私下的吧。”

肖克点头:“没错,这种看法并没有得到上面的采纳。北面和西面现在还没有明显的差距。短期内没有分出胜负的可能。”

胡杨说道:“就因为我们和你的战友都认为北面会输,所以你也这么认为?”

肖克说道:“我相信专业的判断。”

胡杨说道:“所以你就要去南边,在北面那个庞然大物轰然倒塌之前做点什么。”

肖克轻轻点头。胡杨说道:“山高皇帝远,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听着是自由,但你以后再想回来就不那么容易了。挂在外面还好说,如果真的回来了,内部审查的时间不会太短。这边一定不会轻易再用你。”

肖克笑了笑:“选了这一行,自然那不会太看重这些。其实我和你怕的都一样,再不出去,我怕也会变成于政涛那样的人。”

这句话对胡杨的触动很深。他是真的能够理解肖克这种感受。有很多人像他们一样,不追逐名利也不畏惧死亡,最害怕的是自己的一腔热血渐渐变冷。“保重。”

“你也是!”

肖克离开了,未来很常一段时间应该都不会再见了。其实他没有留下什么有用的信息,胡杨更没有详细的打听。因为这次见面本身,就已经算是踩线了。胡杨大约知道肖克最后来见他一次的原因,也大约猜到了他要去的地方,应该是东南亚一代。那边的势力背后都有两大国的影子。眼下时局很乱,危险和机遇并存。胡杨的确也记得一些关于东南亚地区的重要事件。但他什么都不能说。唯一能对肖克说的,其实就只有那一句保重。离开澡堂子之后,胡杨开车从南城回到了海淀区的公司。没有挂牌的公司依然忙碌非常。胡杨在晚饭的时候找到了赵援朝,把木望北的事儿说了一下。赵援朝说道:“这事儿好办,明儿打个电话就成。”

胡杨说道:“不急,后天办就行。”

赵援朝疑惑:“你明儿有事儿?”

胡杨笑着说道:“有个约会。”

…………周日,天晴,微风,宜约会。上午九点半,胡杨准时的出现在了柏青家的楼下。这并不是他们约定的地点,但这时间却应该是她出门的时间。柏青并不想胡杨出现在自己家的楼下,因为她并不想有更多人知道这次约会。八十年代虽然已经开放,但如果看到青年男女单独出行,恐怕还是会有一些议论。尤其是在自己生活的小区,这要是被看到了,明天差不多就会传遍了。带着这份心思,柏青昨天晚上觉都没有睡好。今天早上出门的时候,脚步都不自觉的轻了几分。可一出单元门,柏青就愣在当场。她看到了一张这两天总会想起,但并没有准备好在这里就见到的笑脸。胡杨热情的打招呼:“早上好。柏青同志。”

柏青却是一脸震惊的喊道:“你怎么来这了!”

胡杨的语气中带着些许的委屈:“看起来,柏青同志是不太希望我出现在这里。”

柏青也感觉自己的语气似乎不太好,稍微压低了一点声音:“咱们不是约好了地方吗?你怎么能随便更改呢!”

胡杨故意看了一眼四周围:“你不会是怕别人知道咱们在约会吧。”

柏青一急:“不是……我……”胡杨也压低声音说道:“怕被看到,那就应该赶紧上车。站在这儿,不是更容易被看到。”

柏青一听这话,好像似乎是有道理,便下意识的跑向了汽车。但等她坐到副驾驶关好车门,却看到胡杨还站在外面,脸上还挂着那种讨厌的笑容。柏青赶紧摆手,焦急的喊道:“还不赶紧上车!”

慢悠悠的走到车旁,胡杨说道:“急什么?我又不怕被人看到。”

话虽然这么说,但他还是拉开车门坐了进来。胡杨一边发动汽车一边问道:“北京我不太熟,一般年轻人约会都去哪儿啊?”

柏青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突然一转头盯着胡杨:“你是故意的。”

胡杨承认的毫不犹豫:“我当然是故意的。去后海怎么样?”

柏青哼了一声,说道:“不去后海,换个地儿。”

胡杨说道:“那您吩咐。”

柏青略带挑衅看着胡杨说道:“我还没吃早饭,就去护国寺喝豆汁儿。”

胡杨踩下油门:“好嘞,走着。”

护国寺的豆汁儿可能不是北京最好的。但论及在北京以外的知名度,这护国寺街的豆汁儿应该是最高的。因为京剧名家梅兰芳先生以前就住在这护国寺街。这里的庙会声名远播,汇聚了各种传统京味小吃。据梅先生后人回忆。梅家人每天都会从护国寺打回一锅豆汁儿。先生吊完嗓子之后必喝豆汁儿。这种神奇的豆制品,是区分北京本地人和外地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不是地道老北京人,只看他喝一口豆汁儿就全都清楚。那些个眉头舒展,还砸吧嘴似在回味的,肯定都是老北京本本地人。而那些眉头紧皱,嘴角直咧的,就肯定外来户。柏青选了这么远的一个的地方,还吃这么有特点的东西。肯定不是因为她真的想喝这一口。路途不近,胡杨也不急。车上只有两个人,空气中似乎正在酝酿某种莫名的情绪。胡杨首先开口:“还要很久才能到,不想聊点什么?”

柏青毫不怯场:“好啊,你说聊什么?”

她这个样子又让胡杨想起了他们初见时的情景。这个姑娘最吸引他的,就是这种与众不同的气质。胡杨开启了话题:“上次没问你,去我们资料室里查什么东西?后来走的那么急,不会耽误什么吗?”

柏青习惯性的哼了一声,说道:“倒也没耽误什么,我就是去看一些德文的专业杂志,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不在你们哪儿看,换个地方也是有的。只是没有你们冶金局那么多罢了。”

胡杨说道:“你的德语水平其实很不错。就差一个语言环境。我觉得你需要一个私人外语老师,比如我。”

这个提议让柏青眼睛一亮:“好啊,什么时候开始,今天?马上?”

胡杨看着她说道:“Siesehenheuteschonaus(你今天真漂亮)”柏青脸色一红,却没有避开胡杨的眼神:“Danke(谢谢)。Abermansiehtheuteeinwenigalbernaus(可你今天看起来有点傻傻的)”“VoreinemhubschenMadchenwirdderjungedumm(面对可爱的姑娘,小伙子总会变傻)。”

柏青左右看了看,装成一副找东西的样子:“Derjungesahesnicht?(小伙子在哪里,我怎么没看到?)”胡杨默默的抬起手指着自己的鼻子。柏青终于憋不住笑了出来,胡杨好像隐约间听到了一个声音在跟他说:没错,这就是心动的感觉。这是一个很优秀的女孩,不仅是聪明,性格也和这个时代大多数的女性不同。聊了一阵子胡杨就发现了原因,这其实和家庭有很大的关系。这好像是一句废话。柏青会走外语这条路,是有家庭影响的。她的妈妈和姥姥都是搞翻译的,所以都会看很多原文的书籍。自然三观上会被这些来自外面的思想所影响。先对同时代的父母来说,她的父母要开明许多。这从柏青的性格还有发型上就能看出一点来。从小柏青就没有承受太多同龄人都有压力。不同的成长环境,自然会造就不同的三观。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阅读。运动的十年,几乎把国人的文化生活压缩到了极限。那段日子才结束不到十年,国内可看的书籍依然没有增加多少。新一代的作家虽然已经有些已经崭露头角。但此时最主流的却是伤痛文学。而这种风气,要到八十年代末才会有明显的改变。而柏青能够阅读两种不同的外语书籍,自然要比普通人阅读的视野要广阔很多。而阅读过的书籍,自然也会变成气质的一部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