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 第四百五十七章征服黄河

第四百五十七章征服黄河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三天变成第四天。每个人的事情都在这一天发生变化,体力恢复的人,自然开始干活儿。以工代赈,不仅仅是有一口饭吃,还有钱拿。朱高煜懒得跟官员们解释什么叫经济学,也懒得说自己这样的举动会让大明愈发富裕。因为这个时代的劳动力非常廉价,只要有一口饭吃,百姓就会听话。朱高煜压根不理会这一套,他要的不只是工具人,而是能够为自己做事的人。大明眼下最缺的就是人。“现在可以让百姓吃饱吃好了,不过有一点,懒汉,闲人我大明是不会养的,这些人必须拎出来,加强他们的劳动。”

朱高煜一视同仁,换做别人早就放弃这些人了。他不一样,他从来不对人有所指望,能拉一把的都拉,不能拉的直接动手。自己是大明皇帝,有权利决定这些人的生死。“奴婢明白。”

李芳连连点头,将这件事情很快安排好了。一时间,整个灾区的懒汉,或是闲散人士,都倒了血霉。他们本就不事生产,现在遇洪灾,家没了也就算了。现在还被军士看押,不管身体如何,一应勒令劳动。一时间,哀嚎遍地。朱高煜视若无睹,专心让御医监的人进驻各个县,让大明的军队百姓能够更有保障。这个时代的医疗体系不如后世发达,但应对瘟疫,倒是有自己的法子。但朱高煜不是不相信中医,而是这个时代的中医太糙,哪怕是发现了细菌,开始注意卫生,也任重而道远。这一次,装备齐全的御医便是要应对可能出现的瘟疫,他们的任务很重。无论是朱高煜,还是朝中文武,都很重视这一次水灾,倒不是他们心善。而是皇帝北上也就罢了,淮西是大明开国军功贵族的老家,地位重要。更重要的是一旦发生瘟疫,距离淮西不远的京师也会受到波及。“御医监所要的物资尽快拨付,可以不用,但必须运输来。日后就算是不用了,也要保存完好,在运输回去。任何事情都要有专门的人负责,避免出现问题。”

地方远远比朝堂上复杂,朝堂上的政令在地方上会变成实际的问题。朱高煜不得不在一个个问题当中寻找答案所在。“来了来了!”

随着有人呼喊,朱高煜跟李芳等人的目光也都远远看去。只见河面上千帆齐出,无数船只从远处一点点靠近码头。只有百余艘船只停靠在码头边上,但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对任何时候来说,都是一个恐怖数字。寻常一个码头便是有十艘船停靠就不错了。此地并非是大地方,而是小县城。但此刻随着大明这一台战争机器全力开动之下,皇家银行跟货物不断将货物从各地抽调而来。战争机器作为引擎,无数货物将码头堵住。船上不仅仅是货物,还有人。大明眼下也缺人,长久的战乱让中原腹地的人口远远不如后世稠密。朱高煜不断调派下,现在也只有数万人得以派上用场。这些人将是第一批。单单依靠军队是无法完成灾后重建的,跟以往不一样,这一次朱高煜要的是一个更准确的答案,而不是一个数字。修缮京师,会有大臣上书反驳,说大明京师不好拆迁,城门更是城防重地。朱高煜对此嗤之以鼻,是一个字也听不进去。最后朱元璋出面,耐心劝说下,朱高煜才放弃修缮大明都城的想法,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现在有了新的蓝图,他倒是可以好好地挥墨,让淮西之地变成大明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天堂。“陛下,已经开始装卸水泥了。”

朱高煜不动如山:“水泥只是开始,有了材料人口,很快就会有许多木头跟水泥构成的砖木结构的屋子。也不知道这一船能够装多少砖头。”

“回禀陛下,一船能至少装载三十万块,不过这些船都不大,最多也不过百万块。”

“那也不少了。”

朱高煜点头,在灾区烧窑已经来不及,他只能从京师附近抽调了一批砖头。“大明重工的工匠来了多少?还有水利专家?”

朱高煜自然要问询李芳,所有琐事都是李芳记录下来后,确认无误送到下面去。时间如水,许多事情朱高煜可能已经忘记的时候,李芳却还是记得。每当这个时候,李芳会禀告。朱高煜有时候也会主动问询。“回禀陛下,若无意外的话,人都来了,正在下船。”

李芳心中狐疑,如果说水利专家还有必要性的话,那没人知道大明重工派人来是干嘛的。术业有专攻,那些工匠也懂水利?不过这样的话,李芳是不会说出口的。哪怕心中想的再多,他也会保持清醒,不去做人和自己不该做的事情,说不该说的话。“那好,现在可以放开手设计一下如何治理淮河,黄河一线。”

朱高煜磨拳擦掌,对任何一个大一统王朝来说,黄河淮河泛滥,都是头疼的事情。而自己,将要征服这两条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