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非遗传奇:彩灯缘未央 > 第六章:蒙尘百年的古籍

第六章:蒙尘百年的古籍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永乐七年正月十一日,在富顺县最繁华的富义街上,烟花绚烂,花盆、花筒、地老鼠串绕人群,逗得大人孩童皆笑闹着躲避,一派喜庆。啪—啪——而抽打在地面的霸王鞭,配合着人们的欢笑声,响遏行云,让氛围更加热闹。除此外,那沿街排开的花灯铺,更是百灯齐亮,璀璨夺目,势要与星月争辉。“花灯明…爹,这是阿雪姐姐家的铺子!”

这其中,以明雪家的“花灯明”尤为耀眼。他们家制作贩售的花灯不仅精致华美,还以独特的技艺让烛影纵横,伴随着灯盏旋转,幻化出形态各异的造型,时而是仙鹤展翅、时而是嫦娥舞袖,时而又是月下楼阁…引得路人纷至围观。刘家小娘子刘梢梢拉着自己的父亲刘文君挤在最前面,探着小脑袋使劲往里瞅,“阿雪姐姐!”

终于,她找到了来铺子帮忙的明雪。明雪闻声望来,没有立马瞅见小不点儿刘梢梢,反倒是一眼瞧见了挺拔如松的刘文君。身高七尺的他,在人群中分外打眼,虽已不再是少年郎,脸上也留下了沧桑,但仍旧俊朗焕彩。明雪微抿了一下唇,隔空与他相视而笑,随后便向刘梢梢招了招手,让她进店参观。“嘻嘻!”

刘梢梢以灵活的身姿挤了进来,刘文君则依旧立于店外,以县尉的身份梳理着拥挤的人群,避免推搡踩踏出现。明雪见状,莞尔一笑,随即牵着刘梢梢朝后院走去。“花灯明”亦如其它沿街开设的铺子,分前店后院,前店贩售,后院制作加工,规模较大,已在富顺县薪火相传了上百年。可即便如此,还是未能翻越蜀道,去往京城的灯市一展风采,这是明雪的遗憾,也是明家的遗憾。趁着刘梢梢把玩后院尚未摆出的花灯之际,明雪举目眺望着京城的方向,遥想着此时此刻,远在京城的灯市盛景,不由吟诵起了苏味道笔下的那首《正月十五夜》:“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火之会,金吾弛禁,贵戚及下里工贾,无不夜游……”“盛饰灯火之会?”

刘梢梢忽然打断了她,指着门外的灯影摇曳,对她兴奋地说:“阿雪姐姐,我们现下不就正处于盛饰灯火之会!”

言罢,她从灯架上取下一盏小巧可爱的玉兔灯,拉着明雪的手就从后门跑了出去,“我让我爹带我去京城赏灯,他却说,咱们富顺县的灯市不比京城差,起初我不信,今夜一见,还真是大开眼界,尤其是阿雪姐姐家的花灯铺,居然比京城灯市上的花灯品种还要多。”

明雪被她拉着一路小跑,回头朝身后看了一眼,蹙眉道:“你爹还在前店。”

“我爹忙着维持秩序,没工夫管我,待会若找不着我,定会在你家铺子等候。”

刘梢梢说道。明雪笑了笑,“你爹倒是对你挺放心。”

刘梢梢摇头晃脑,“因为我懂事呗!打小就跟随他行军打仗,什么世面没见过。”

“还去京城赏过灯。”

明雪接话,不掩羡慕之情。活了十六年,她还从没走出过富顺县,更别说遥远的京城。世人皆说蜀道难,难到“花灯明”只能在本地耀眼。“阿雪姐姐,以后有机会我让我爹带你去逛逛京城的灯市,你便可知,你做的花灯不比那些京城的手艺人差。”

刘梢梢笑眯眯地说道。闻言,明雪微赧,没有接话。“阿雪姐姐,你看,是你们‘花灯明’的灯,方才我在你们铺子门口见到过。”

忽然,刘梢梢拽了拽她的手,指向人群中一名孩童拎的花灯,正是出自“花灯明”的童子抱鱼吊灯。随着孩童左右摇晃的不稳步伐,拎在他手里的吊灯也跟着荡来荡去,里面的烛火忽而照亮童子的脸,忽而又照耀着他们怀中的胖锦鲤,显得生动有趣。“诶…阿雪姐姐,那也是你们‘花灯明’的灯,还有那个…那个……”刘梢梢惊喜地发现,满大街上,随处可见出自“花灯明”的花灯。这让明雪也很意外。在那火树银花中,她看到了许多熟悉的灯影,有镶嵌珍玩珠宝的灯、有雕制成金蛾银蝉的灯,有宫灯有纱灯,或镶金嵌玉、或饰以彩穗,皆出自“花灯明”。而那款由明雪亲自设计,命名为“如意球”的鼓球体纱灯因物美价廉,又精致小巧,最受追捧,几乎每经过一群路人,便会看到一两盏被人拎在手里。这款花灯是用三块“乙”楠竹篾钉成的三脚架,把它挂起来,三脚分开,可离地三尺垂悬半空,三脚合拢,又可手举高悬,特别巧妙。看到“花灯明”如此受欢迎,明雪欣慰地笑了。虽然“花灯明”已传承百余年,可真正大放异彩,是在此时!而她,有幸成为了见证人!“何其有幸,让我在数百年后,也成为了‘花灯明’在永乐七年扬名富顺元宵节的见证人。”

看完这一页,明亭的思绪又回到现实中,但她的心情仍旧澎湃,似乎还在回味着那场元宵盛宴。“一定比恐龙灯会还更壮观吧?”

她舔了舔干燥的唇,轻轻放下这本蒙尘百年的古籍,去找水喝了。就在她起身后不久,一阵风再度从窗外吹进,翻开了古籍的下一页,而原本空白的页面上,突然现出了“如意球”的制作步骤,仿佛有一支无形的笔,正在力透纸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