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非遗传奇:彩灯缘未央 > 第四十章:关于老明家的制灯古籍

第四十章:关于老明家的制灯古籍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啊?”

明亭讶然,“怎么没听你提起过?”

“你又没问。”

檀朗耸耸肩,转身继续慢跑。明亭连忙跟上,“你师父是谁呀?”

“保密。”

“保密?拜师又不是什么见不得光的事,为什么要保密?”

“就是保密。”

“檀朗!”

檀朗随即停下,转身看向她,“亭姐姐,你对我的私事很感兴趣?”

明亭语塞。“不跑了,走吧,我请你吃早饭。”

少顷,她摆摆手,率先朝来时的方向走去。檀朗跟上,二人一路无话。直到吃完早饭,坐上车,明亭才对檀朗说:“我送你回去换身衣服吧。”

“嗯。”

檀朗没有反对,也没多说什么。明亭抿了抿唇,踩下油门后,才缓缓开口:“我不是对你的私事感兴趣,只是觉得太不了解你,以至于有时不知该如何跟你交流。”

“我觉得我们交流得挺好。”

檀朗却道。“你真这么想吗?”

明亭哑然失笑,透过后视镜看了他一眼,发现他没有露出玩笑似的表情,这才相信。“你有关系好的异性朋友吗?”

她不禁好奇。檀朗摇头,而后说:“你勉强算唯一一个。”

“我真是荣幸。”

明亭哭笑不得。“你这么受女孩子喜欢,难道就没有在那些主动接近你的女生里相中几个聊得来的做朋友?”

她又问。“你都说她们是主动接近我,这种带有目的性的人,你觉得我会跟她们做朋友?”

檀朗反问。明亭说:“当初我也是带着目的性接近你的啊!”

“你不一样。”

檀朗正色道。明亭不解:“哪儿不一样?对方是想和你耍朋友,我是想把你招进麾下?”

檀朗没有回答,目视着前方,脸上看不出什么情绪。明亭撇撇嘴,不再追问了,生怕又惹他不高兴。她感觉檀朗就像一只阴晴不定的猫。“所以我不养猫。”

不经意地,她脱口而出。“也没见你养狗,明当当都是明总和罗经理在养。”

檀朗接话。明亭无语,该他接的话他不接,用不着他接的,倒是很积极。“到了,我们公司见。”

把檀朗送到小区门外后,明亭就准备与他分别了。却不料,下车前,檀朗扭头对她说:“你比较像比熊。”

“哈?”

明亭一头雾水。檀朗淡然下车,还不忘叮嘱她:“开车注意安全。”

“什么比熊?为什么是比熊?”

回过神后,明亭旋即问,但檀朗已经走进了小区。“比熊?”

她对着后视镜照了照已经披散开的头发,“是因为我的头发很蓬松吗?”

“可人家比熊没有头皮屑啊!”

一个半小时后,把头发梳成丸子头的明亭走进了会议室。檀朗也和其他人一样,等候在会议桌旁,此时的他,换了身休闲西装,一改晨练时的阳光气质,多了份轻熟感,也更干练了。见明亭顶着一个丸子头走进,他饶有兴趣地多看了几眼。而感受到他赤裸裸打量的明亭,用余光瞪了他一眼,就来到投影仪前进行调试。“亭姐,你把头发扎起来更飒了。”

陈家妹笑着夸赞。明丁丁问:“怎么扎个道姑头啊?”

众人偷笑。“爸,这叫丸子头。”

明亭无奈解释。明丁丁小声嘟囔:“道姑也是这么扎的。”

“哎呀!你懂啥,这是流行发型,好多小女生都在扎。”

罗正华反驳道。“我就换个发型而已,有什么可讨论的?”

明亭无语又好笑,随即指着墙壁上显示出来的投影照片,进入正题:“这是我搜集到的关于古人制作花灯原材料的工艺流程。”

“既然要在材料这块创新,除了研究现代工艺,也可以参考下古人的办法。”

“古花灯的原材料比现在简单多了,主要就是竹子、绸缎布料、纸、蜡烛、油灯…这些原材料,他们大多自给自足,竹子就是自己种,锦缎就自己织,连灯捻也是自己做,这才是真正的六边形战士。”

“唔…这些照片你从哪儿拍的?我咋觉得有点眼熟呢?”

明丁丁忽然问道。“能不眼熟吗?这是我从老家翻出来的古籍上拍的,应该是某位祖先的手笔。”

明亭说道。明丁丁又问:“你带来了吗?”

明亭摇头道:“放家里了,书太老,经不起折腾。”

“哦,那回家后,你给我瞧瞧。”

明丁丁说道。“不行!”

明亭果断拒绝。明丁丁不解:“为啥不行?我不姓明?”

明亭飞快地瞄了一眼表情淡淡的檀朗,对明丁丁说:“那本古籍是我的嫁妆,只给将来的老公看。”

“嫁妆?我怎么不知道?”

明丁丁讶然。“女大不由爹啰!”

罗正华在一旁幸灾乐祸地打趣。明亭一本正经地说:“你和我妈都没给我准备嫁妆,我就给自己准备了一份。”

“那为啥是咱家的制灯古籍?”

明丁丁还是不解。明亭开始胡说八道:“因为是咱们老明家传下来的东西,不能用普通金钱来衡量,自然价值不菲,做嫁妆正合适。”

明丁丁翻了个白眼,挥挥手,说道:“既然你都给自己准备好嫁妆了,那我和你妈就不管这事儿了。”

在场众人又是一阵偷笑。只有檀朗还是那副事不关己的表情,只是看向投影照片的眼神比平时深邃了些……“说起我们老明家的制灯古籍,其实不只一本。”

片刻后,明丁丁再度开口,捋着自己的下巴说:“小时候我曾看到过一些,但后来就莫名其妙地不见了。接手公司后,我回老家翻过,想学习一下祖宗的制灯手艺,可却连半本都没能找着。”

“你怎么就找到了一本?字迹还这么清晰?”

他狐疑地看向明亭。“纸张是有些发黄,但上面的字确实很清楚,乍一看,像是印刷的。”

罗正华也发现了这一点。明亭支支吾吾地说:“也许…也许是保存得很好吧,我是在一个木箱里找到的,那个木箱也挺完整,没有损坏的痕迹。”

这话不假,藏着那本古籍的木箱除了布满灰尘外,看起来很规整,不像有些老家具,经年累月后,要么被虫蛀了、要么就是缺胳膊少腿儿。可如此完好的木箱,为何从前没被人注意到?明亭渐起疑惑。那个木箱里除了《花灯明》,还有其他一些书籍,都是诗集散文什么的,年代没有《花灯明》久远,但也不是当代产物,而它们的作用,好像就是在保护《花灯明》不受到损毁似的。“虽然老祖宗留下来的制灯古籍不见了,但里面的内容我还是记得一些。”

明丁丁的话打断了明亭的思绪,她旋即看向他,并抬手示意,“咱俩换个位置,你来展开说说。”

“嘿嘿!位置就不换了,我随便摆摆,你们随便听听。”

明丁丁笑着摆摆手,然后努起嘴,回忆了一下,才徐徐说道:“明氏花灯是在明朝打响名气的,但我知道,早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老明家就在制灯了,其中有本古籍里就提到了铜灯。”

“有历史记录的铜灯都出现在汉代。”

李远接话。“所以我猜,我们老明家其实从汉代起,就在制灯了。”

明丁丁点头道。“西汉不是有个长信宫铜灯嘛,造型好像是一个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而我看到的呢,也很像这种造型,只是画面太模糊,对方的画功也不咋地,具体是人跪着,还是动物四脚趴地,区分不出来,好在文字描述比较清楚。”

明亭插话:“是繁体字吗?”

明丁丁点头,“不是繁体字是啥?那个年代又没简体字。”

“哪个年代的古籍?你还记得吗?”

明亭接着问。明丁丁歪着头想了想,“像是清代吧,我看过的那几本制灯古籍不是清代就是民国的。”

“一本都找不到了吗?”

罗正华蹙眉问。明丁丁憋嘴摇头,“不晓得是不是被哪个不孝子当废纸给卖了。”

“可惜了…可惜了……”罗正华遗憾摇头,然后看向众人,说道:“关于古代制灯的工艺,文字记录太少了,只有出土文物,以及只言片语的介绍。”

檀朗点头附和,“彩灯博物馆里的文字记录也不多。”

“爸,你继续说,文字描述是什么。”

明亭对明丁丁示意。明丁丁回忆道:“简单来说,就是虹吸原理,灯上面有个虹管,灯火燃烧时候产生的油烟在外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可直达体腔,还不会漏气。然后体腔内还贮存有清水,用以防止烟尘污染空气。”

明亭说:“这种环保的设计有点像雁鱼铜灯。”

“你还知道雁鱼铜灯啊?”

明丁丁笑眯眯地看着她。明亭抓了抓脸颊,偷瞄了一眼檀朗,如实道:“听檀朗说的。”

“知识面挺广嘛!”

明丁丁朝檀朗颔了颔首,接着说道:“铜灯时期,基本都是用燃油,蜡烛也有,但很少,毕竟那时候烛的制作取用更为繁复,就显得更珍贵。”

“古籍里还提到过瓷灯,当然不是我们灯会那种瓷灯,而是在瓷器兴起后出现的一种灯,由灯盏、灯柱和底座三部分构成,盏内盛装燃料,没有过多装饰,连花纹都没有。”

罗正华说:“有莲花纹的瓷灯应该是在宋代出现的。”

檀朗随即接话:“那时的纹样以花草纹居多,造型变化也大,以宽沿为主,方便在沿口上做装饰。”

“对对!”

明丁丁点了点头,接过话头,继续道:“后来,我们家就开始做宫灯了,也就是花灯、彩灯的前身,正式成为花灯作坊,材料也从金属玉石陶瓷变成玻璃、珐琅等……”“等等!”

明亭骤然打断,“玻璃、珐琅?不是绸缎吗?还有,那个时候就有玻璃了?”

她不记得《花灯明》上有提到过这两种原材料。难道是后面才有的,只是她还没看到那里的内容?“我看到的那本没提到过绸缎,至于玻璃,应该是外来引进的,虽然我们在周商时期就制造出了玻璃釉,但我记得明朝对玻璃的制作追求是‘仿玉’,不适合做花灯。”

明丁丁说道。“没提到吗……”明亭有些云里雾里了。明丁丁见状,对她说:“不是出自一个人的手笔,内容肯定不一样了,你看到的那本里有写到绸缎制花灯,我看到这本也许就没有,不要在意细节,反正都是我们明家老祖宗写出来的东西。”

“哦。”

明亭抠了抠指甲缝,在心里疑惑:既然我们老明家的制灯古籍不只一本,为什么只有《花灯明》现世了?还保存完好?那我爸看过《花灯明》吗?他刚才说我拍下的照片有些眼熟,是不是意味着他曾经也看过《花灯明》?她抬眸看向正侃侃而谈的明丁丁,犹豫着要不要把《花灯明》的秘密告诉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