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七零,被乡下糙汉掐腰宠 > 第13章 主动帮她干活

第13章 主动帮她干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盛夏你过来把这些豆荚抱到地头去。”

盛夏心中一喜,连忙高声答道。“来了!”

结果江寒快她一步,赶在她弯腰之前,捞起李招娣拔好的豆荚就往地头走。直接把李招娣给看愣了。“这、这咋回事?”

李招娣磕磕巴巴问,“江、江寒他、他干嘛抱我们的豆荚?”

盛夏默了默,试探说道:“或许……他想学雷锋做好事?”

别说盛夏看不懂,在场的人都被江寒的动作给整懵了。要知道,江寒在王家村可是出了名的冷面煞神。以前有个女知青看上了江寒的好体格,主动献殷勤。结果被江寒面无表情拒绝,一点面子都不留。当时的人可多了,女知青当场就捂着脸哭着跑了。没多久,主动申请调去别的村子。实在是没脸见人。不止如此,就是村里的姑娘们,都没一个能入江寒的眼。大家都暗地猜测,江寒究竟想找个啥样的姑娘做媳妇?万万没想到,江寒竟然看上了盛夏!“你给我说清楚,你跟江寒到底咋回事?”

愣神过后的李招娣,一脸激动的扯着盛夏的袖子,吵着嚷着要她说个明白。“江寒咋会主动帮你干活?自打我来王家村,啥时候见过他主动帮过人?还是个女知青!你到底知不知道他平时有多正经,生怕跟女的传出是非来,大老远只要看到女孩子,恨不得离三丈远。你老实告诉我,他对你啥意思?是不是我想的那个意思?”

正经?盛夏咂了咂嘴巴。她想起江寒在床上的表现。要多野有多野,要多欲有多欲。怎么都不能跟正经两个字扯上关系。见盛夏不说话,李招娣瞪大眼眸。“他还真的瞧上你了?”

想想也不是没可能。盛夏的漂亮有目共睹。难怪江寒会动心。不由啧啧两声:“英雄难过美人关啊!不过我可告诉你,你和江寒不合适。”

“为什么?”

盛夏下意识问道。“江寒他一个山野糙汉,除了能干,还有啥优点?你一个城里来的娇滴滴千金大小姐,就应该也找一个城里人嫁了,最好像周……那样的。”

周泽溪三个字,差点脱口而出。还好李招娣反应快。盛夏假装没听见,笑着打趣:“李招娣同志,我才发现你竟然还有阶级歧视啊!城里人怎么了?农村人又怎么了?谁比谁高贵多少?你怎么能看不起农村人呢?这个想法危险的很,可要不得。”

李招娣懵了:“你胡说什么?小心我撕烂你的嘴,我才没看不起农村人,我是说……反正你这样的人,生来就该是享福的,跟我们可不一样。”

说着气的她狠狠拧了一把盛夏,疼的盛夏呲牙咧嘴。“我说这些都是为了谁啊,你怎么听不出好赖话!白瞎了我为你操心。”

李招娣就没见过盛夏这么漂亮,还单纯的傻乎乎的女孩。哪天被人卖了,都还帮人数钱呢!盛夏就该被人捧在手心里,呵护一辈子。看出李招娣是真心为自己好,盛夏笑了。她认真说道:“招娣,我们都一样,谁没有比谁差。如果我真的像你说的那么好,家里又怎么舍得叫我下乡插队呢?”

“对呀!”

李招娣想起来,“你当初为啥下乡啊?之前问你,你也没说,看你家挺有钱的,你又细皮嫩肉,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千金大小姐,家里怎么会舍得叫你下乡呢?”

盛夏:……问的好,她也想知道为什么。实在是还没接收原主的这段记忆。她就是想说,也不知道咋开口啊!见盛夏不说话,李招娣还以为触碰到了盛夏的伤心事。如果不是发生大变故,谁家好端端的会叫一个娇滴滴的大小姐下乡啊!就连忙岔开话题。江寒帮了盛夏的事,不光李招娣好奇,王家村的人也好奇。毕竟在场的人可有不少。尤其张大娘那个大喇叭,才半天时间,就嚷嚷的整个王家村,都知道江寒瞧上盛夏的事了。如果是别人,大家还会骂一句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但那是江寒。人长的俊不说,还一身的力气,王家村出了名的干活好手。同时也都明白,怪不得江寒之前不相看,原来是眼光太高,瞧不上村里的姑娘。只是盛夏再怎么着,到底是知青,迟早要走。而且一看就不是个吃苦的主。除了长的好看,还有啥用?这样的老婆娶回去,只能当花瓶一样做摆设,到时候就等着后悔做噩梦吧!再说了,谁不知道盛夏眼高于顶,喜欢知青点的周泽溪,一心一意地围着人家转。江寒想娶盛夏做老婆?怕是难!盛夏并不知道,关于她和江寒的传言,像是插上了翅膀飞遍了王家村的角角落落。她和李招娣下工后直接回知青点了。等开门的时候,才发现门槛的角落多了一捆柴火。她把柴火挪开,发现是两个盖住的碗。盛夏挑了挑眉,打开一瞧。一碗兔肉,一碗鸡汤。她迅速将碗盖住。是谁?不可能是周泽溪。凭她对男主的了解,她打发李招娣将碗还给周泽溪后,高傲骄矜的男主应该已经明白了她的意思,不可能再给她送饭。所以……是江寒!盛夏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肯定。可直觉告诉盛夏,就是他。想起他上午那会帮自己干活,叫她连手都不沾一下的样子,不由默了默。江寒这是想做什么?补偿她?只是这种事情,她也算占了便宜吧?听着前院传来的说话声,盛夏没有犹豫,直接将碗端进屋里,连那困柴火也拿了进去。知青点的大门一进去,就是两排土坯盖起来的土房子。一边住着男知青,一边住着女知青。中间隔了两方菜地。对着大门是厨房和柴房。旁边有个小路,绕过去一直往前走,才是盛夏的屋子。因为在最后面,又地处偏僻,在盛夏来之前,基本没人去后面。传说那里不干净。原来最早一批下乡的知青里,有个家庭条件不错的知青,不想跟大家挤在一起,就在最后面单独盖了一间小屋子。结果不适应乡下生活,不到一年就生病死了。后面又住进去过两个人,前前后后都出意外死了。渐渐的,大家都认为这屋子邪门的很。虽然早就破四旧了,但心里还是慌得厉害。于是知青点的人就在对着大门的位置,专门盖了个厨房和柴房。把前后院隔开来。相当于村口的照壁。多少求点心理安慰。自从两个月前,盛夏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