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胡雪岩经商性格绝学 > (一)守诚性格:做好人才能经好商

(一)守诚性格:做好人才能经好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时时以诚信为经商之道商人就要讲商业道德,其诚信乃商业道德中的大问题。商业伦理道德是商业调整内部和外部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有善与恶、公与私、正义和非正义、诚实与虚伪几种道德范畴为标准。胡雪岩创办的杭州胡庆余堂之所以声名卓著,与北京的同仁堂并驾齐驱,也在于遵循“诚信为本”的商业宗旨,取信于民。胡庆余堂创立于1874年,为讲求制药质量,专设金锅银铲炼药器具。在药堂的营业厅内挂有两块巨匾,一块朝着顾客,上书“真不二价”四字,另有一块面对柜台,上刻胡雪岩亲笔手书“戒欺”二字,旁边有一段小字:“凡是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巧取厚利。唯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致欺余以欺世人,是则造福冥冥,谓诸君之善为余谋也可,谓诸君之善自为谋亦可。”

这两块别出心裁的匾额既标榜了胡庆余堂的经营宗旨,又给顾客以诚实可信的印象。经过多年的发展,胡庆余堂“雪记”招牌成为货真价实的代号,深受广大顾客的信赖。胡雪岩当初创办庆余堂,虽起于西征将士所需要成药及药材,数量极大,向外采购不但费用甚巨,而且亦不见得能够及时供应,他既负责后路粮台,当然要精打细算,自己办一家大药店,有省费、省事、方便三项好处,并没有打算赚钱,后来因为药材地道、成药灵,营业鼎盛,大为赚钱。但盈余除了转为资本扩大规模以外,平时对贫民施药施衣,历次水旱灾荒、时疫流行,捐出大批成药,亦全由盈余上开支,胡雪岩从来没有用过庆余堂的一文钱。由于当初存心大公无私,物色档手的眼光,自然不同。第一要诚实。庆余堂一进门就高悬着一副黑漆金字的对联:“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

因为不诚实的人卖药,尤其是卖成药,材料欠佳,分量不足,服用了会害人。其次要心慈。医家有割股之心,卖药亦是如此,时时为病家着想,才能刻刻顾及药的品质。最后当然要能干,否则诚实、心慈,反而成了易于受欺的弱点。这样选中的档手,不必在意东家的利润,会全心全力去经营事业,东家没有私心,也就引不起他的私心,加以待遇优厚,亦不必起什么私心。由于有这些管理上的前因摆在那里,所以胡雪岩失败之时,庆余堂不因胡雪岩的失败而影响营业,庆余堂的档手也没有借着胡雪岩的失利而趁火打劫。相反的,庆余堂的伙计们都有一致的议论:胡雪岩种下了善因,必会结得善果,他一时垮下去,但早晚会再爬起来。所以,所有店员都一如既往,正常去店里上班、维持店子的正常运行。和胡雪岩的典当、钱庄里的档手、伙计比起来,胡雪岩在庆余堂树立了商业的良好规范,回报的是店员的一片诚心和热情。胡雪岩自身也醒悟到,商业上若没有恪守良训,必不能有长远坚实的发展。守信用,是做人之本在已经开始出现危机的时候,胡雪岩还大包大揽,答应为左宗棠办两件事情:一件是为他筹饷,一件是为他买枪。左宗棠回到朝廷入军机,以大学士管兵部,受醇亲王之托整顿旗营,特地保荐新疆总兵王德榜教练火器、健锐两营。此时左宗棠又受朝廷委派筹办南洋防务,为加强实力,已派王德榜出京到湖南招募兵勇。预计招募6000人马,至少需要4000支火枪。同时,招募来的新兵粮饷虽说有户部划拨,但首先就要有的一笔开拔费总是不能少的,略略一算就是25万两。左宗棠西征时,在上海设了一个粮草转运局,由胡雪岩代领转运局的事务。这一个转运局,直到左宗棠西征结束回到朝廷,也并没有撤销。这个时候,左宗棠自然又要想到胡雪岩。胡雪岩虽然答应下这两件事情,但实际做起来却很有些棘手。棘手之处首先还是一个钱字。左宗棠此前为粤闽协赈已经要求胡雪岩拨给20万两现银,如今又加了25万两。同时,转运局存有的洋枪只有2500支,所缺之数要现买。按当时价格,每支枪需纹银18两,加上水脚,1500支需银30000多两。几笔加起来,已近50万两之多。若在平时,这50万两银子对于胡雪岩也许并不是特别的为难,但现在情况已经大不相同了。其一,由于中法纠纷,上海市面已经极其萧条,加之胡雪岩为控制生丝市场投入2000万两用于囤积生丝,致使阜康钱庄也是银根极紧,难于有能够调动的头寸。其二,为了排挤左宗棠,不让他在东南插足,李鸿章已经定计在上海搞掉胡雪岩,授意上海道卡下各省解往上海的协饷。这一部分协饷,原是用来归还胡雪岩为左宗棠经手的最后一笔洋行贷款的。这一笔洋行贷款的第一期50万两还款期限已经到了。境况如此不好,本来胡雪岩可以向左宗棠坦白陈述这些难处,求得他的谅解,即使推脱不了这两件事,至少也可以获准暂缓办理。但他却不愿意这样做。他知道左宗棠虽然入了军机,但事实上已经老迈年高,且衰病侵扰,在朝廷理事的时日不会太多,自己为他办事也许这是最后一次了。自结识左宗棠之后,他在左宗棠面前说话从来没有打过折扣,因而也深得左宗棠的信任。他不能让人觉得左宗棠已经没有什么可以仰仗了,自己也就可以不为他办事了。更重要的是,为人最要紧的是收缘结果,一生讲究信用,为自己创下牌子,最后为一件事就把牌子砸了,实在是不划算,自己也绝不甘心。胡雪岩在对左宗棠的态度上,至少有两点很可以让我们感佩:第一,绝不用完就扔,过河拆桥。胡雪岩结识左宗棠,从他作为一个生意人来说,他是将左宗棠作为可以利用、倚靠的官场靠山来“使用”的,他也确实从这座靠山得利多多。但是,他也绝不仅仅只是将左宗棠作为能靠就靠,靠不住了就弃之他投的单纯的靠山,因而即使自己已经处于极其艰难的境地,他也要完成左宗棠交办的事情。从个人品德上来说,这不能不让人感佩。第二,维持信用,始终如一。他绝不愿意一生注重信用而到最后为一件事使这信用付之东流。因此,即使到了真正是勉力支撑,而且岌岌可危的时候,宁可支撑到最后一败涂地,也要保持自己的信誉、形象。胡雪岩认为,无论是从做人的角度看,还是从做生意的角度看,这两点其实都非常重要。一个生意人的信用,既要看他在某一桩具体生意运作过程中的守信程度,更要看他一贯的信誉状况。生意人的信誉形象是由他一贯守信建立起来的。而且建立信誉形象难而破坏信誉形象易,一次的信用危机,足以使用一辈子的努力建立起来的信誉形象彻底坍塌。这是任何一个生意人都不能不时刻注意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