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大明:燕王长孙,开局教朱棣起兵 > 第33章 程朱不行!真正有用的学问

第33章 程朱不行!真正有用的学问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什么?”

朱瞻壑的话还没说完,道衍就瞪大了眼睛,震惊道:“《晦庵集》足足一百卷,殿下竟然……”“没有。”

朱瞻壑哭笑不得地解释道:“我只是粗略翻了一点而已,并没有细读。”

道衍这才抚了抚胸口,但依然用震惊的眼神看着朱瞻壑。这么小的年纪,寺庙里的小僧都还贪玩不念经,但燕王长孙就已经自己去看《晦庵集》那种晦涩、繁复的东西了。这真是……让老和尚不知该怎么说。朱棣本来也只知道这么几本书的名字,知道这大多是朱熹或者其弟子的著作。但听到道衍说这《晦庵集》有足足一百卷之后,他看朱瞻壑的目光也变得凝重起来。不明觉厉。“壑哥儿,你接着说。”

朱棣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似乎想看看朱瞻壑这个刚开蒙没多久的孩子究竟有什么高见。“好!”

得到朱棣的肯定,朱瞻壑点点头继续说道:“在孩儿看来,朱子将孔孟的圣贤之道,分为了‘学问’和‘事功’二途。他们只谈简单的学问,而轻视那些真正需要身体力行的事务!”

“爷爷您觉得,这样的做法是对的吗?”

“这样道理教导出来的读书人,真的能担任起治国的大任吗?”

“这……”朱棣愣住了,即便是用屁股想,也知道这样的人绝对不可靠!只会袖手空谈,若是等到让他们真的发挥作用的时候,恐怕只能掉链子!一旁的道衍也呆住了。其实,这不只是程朱的缺陷,而是整个宋朝后期儒家的缺陷!道衍其实对于这方面也研究过一段时间,所以才能得出如此结论。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朱瞻壑只是粗略地翻阅了一下朱子的这些作品,竟然也能看出这些?这让道衍的心情异常的复杂。和朱瞻壑这么一比,他怀疑自己这些年是不是都活到狗肚子里去了。朱瞻壑看着两位大人的表情,话音又是一转:“当然,我不是说朱子他老人家的学问一文不值,只是过于偏颇、不实用,也不适用于当下罢了。”

实际上,程朱之学确实在无形中影响了一代代华夏人、华夏文化圈,也确实是华夏文化的瑰宝。但前提是他不被当成华夏的主流学说。换句话说,这学问可以被束之高阁,当成展览品,也能被借鉴参考,当成灵感来源……但就是不能一字不落地奉为圭臬教条,完全照搬。朱瞻壑深吸了一口气,目光坚定地道:“爷爷,我要学,就要学真正的治国经世之道!”

道衍和尚眼睛微微睁大,转头看了朱棣一眼后,这才问道:“长孙,你觉得谁的学问才是真正的治国经世之道?”

“是陆九渊的心学?叶适的永嘉事功学……”道衍和尚一连列举了好几个学派,都赫赫有名。陆九渊是宋明两代“心学”的开山鼻祖,曾和朱熹进行著名的“鹅湖之辩”、“南康之会”。而且朱瞻壑还知道,这位宗师的心学以后还会被圣人王阳明发扬光大。永嘉事功学派又被称“功利学派”,由叶适集前辈思想之大成,与朱熹的道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影响极为深远。“都不是。”

朱瞻壑却摇摇头,脸色微凝:“我从太祖爷爷给的梦里得到启发,这些都不是咱们大明需要的。”

朱棣下意识就坐直了身子,只要提到朱元璋的梦,他就没有不郑重的时候。谁让先前老爷子托梦送了一座金矿来呢?朱瞻壑扬了扬手中的一体式矿筛设计图:“反而是这东西,才是对咱们最有用的。”

朱棣和道衍和尚俱是一愣,完全没想到朱瞻壑会来这么一出。现在不是说的学问吗?不是太祖皇帝的启示吗?和一个小小的矿筛又有什么关系?朱瞻壑早就料到二人的反应,继续解释道:“太祖爷爷给了这种改进后的矿筛,原本好几个人要做一天的活,现在一个人做半天就能完成。”

他现在只能用最简单,最直白的方式来为二人阐述“生产力”。“若能不断改进耕地的犁耙、镰刀,让一个人、一亩地种出来的粮食就能养活十个人呢?”

“若能改进马车、舟船,能一天就走千万里呢?”

“若能改进弓箭、火枪,能在几千步之外,取敌军首级呢?”

朱瞻壑的话已经让朱棣与道衍和尚被深深震撼住,陷入了畅想。一个人、一亩地就能养活十个人?若真如此,大明岂不是不会再有饥荒?若弓箭火枪能在几千步之外,就能歼敌,那所谓的蒙元余孽,岂不是土鸡瓦狗?若马车舟船都能日行千万里……朱棣深深吸了一口气,他并非什么没见识的土包子。小时候,朱棣就在朱元璋的皇宫宝库里见过那么一张图,一张名为《万国堪舆》的图,让他直到现在都记忆深刻,恍若昨日。在那上面,他曾以为广袤无边的大明,只不过是平平无奇、非常不起眼的一小部分。在大明之外,还有辽阔无垠的海洋,大明之外的大陆还有连绵的群山、起伏的岛屿、星罗棋布的万国。若真有那么一天,他朱棣将开拓比太祖皇帝朱元璋更伟大的功业!朱棣深吸一口气,紧捏着拳头,强行压下心中的畅想。但这一天真有可能会到来吗?别的不说,单单一亩地养活十口人这种说法,对朱棣来说就不亚于天方夜谭,是只有传说中的仙人才能做到的……“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但这不就是太祖爷爷给予这东西的意义吗?”

朱瞻壑挥舞着手中的一体化矿筛设计图,动声道:“能改进矿筛,就能尝试改进犁耙、镰刀,就能尝试改进车马、火枪……”“我想学的,就是研究怎么改进这些,让人人都能吃好、穿暖,让大明更富强的学问。”

这话一出,朱棣与道衍的耳边好似齐齐响起了一道惊雷,振聋发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