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大明:燕王长孙,开局教朱棣起兵 > 第47章 反间计!张信投靠?

第47章 反间计!张信投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就在朱瞻壑失神的时候,朱棣已经扶起了马三宝,语气轻松地说道:“起来吧!”

“用不着你效死,只是让你去说几句话而已。”

“哦?”

面对着马三宝探寻的眼神,朱棣转而问道:“你现在和葛诚的关系如何了?”

马三宝先是一怔,随即拱手回道:“王爷的命令一直不敢忘却。”

“臣一直努力和葛诚交好,现在与他的关系已经非常不错。”

“只不过葛诚此人小心谨慎,至今也未以言语拉拢过臣,也未曾从臣这里打探什么消息,所以臣就一直没向王爷和王妃禀报。”

朱棣若有所思,轻轻点头。朱瞻壑目光动了动,他觉得马三宝的话可以当做个参考,但并不能全信。并非说马三宝不忠心,串通葛诚一起来欺骗朱棣。而是说他有可能察觉不到葛诚的试探。文官们的鬼心思多,而且葛诚这个五十多岁的老同志吃的盐比郑和这个二十多岁年轻人吃过的饭都多。葛诚想无形中试探他并非一件难事。朱棣似乎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沉吟了片刻后,又道:“既然他不找你,那你就主动找他。”

他抬起头,盯着马三宝道:“同他抱怨最近王府的窘境,表达你的不满和担忧……”“如此一来,他应当就会拉拢你。”

朱棣沉默了片刻:“就算没有,也应当会同你打探消息。”

葛诚之前的行为明显就是要探听王府内的机密。昨天他没从朱瞻壑得到想要的结果,他肯定不会就此罢休。这时候如果马三宝这个“对王府现状不满”的人主动送上门,那葛诚大概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朱棣继续叮嘱他应对的措施。免得到时候葛诚真问起来,马三宝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叮嘱完之后,马三宝方才告辞离去。随后,朱瞻壑没提那个姓卢的奸细,因为他不知道怎么说。王府中上到五六品的官员,下到匠户仆从,人烟如海,其中姓卢的绝对不在少数。什么线索都没有,就进行排查,动静太大,在这紧张时刻很可能引起人心动荡,朝廷警惕。而且最关键的是很有可能排查不到。万一这卢姓之人现在这个时间还没背叛王府,而要等几个月之后再背叛呢?现在查,能查得到什么?所以,朱瞻壑提起了另一件事:“爷爷,既然朝廷试图在我王府安插奸细,那我等为何不能在他们那边安插人手呢?”

“虽然爷爷在京师有人,但京师毕竟离北平太远,消息传递不快,且陛下对爷爷的人肯定心有警惕。”

“既然如此,在北平布政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安插咱们的人,岂不是可以探听陛下给他们下达的最新命令?”

“若有个什么意外,也能及时反应过来。”

朱棣闻言沉默了片刻,这才面色古怪地看了一眼朱瞻壑。“前几日北平这边确实有人意欲投靠王府,但当时外面的人也不知是不是有诈,也没放他进来。”

朱瞻壑马上明白了朱棣这种表情的原因,原来恰好让自己撞上了。“谁要投靠王府?”

朱棣沉默了片刻,还是道:“张信。”

“是他?”

朱能在一旁惊呼出声。但平静下来后,几人对这个结果都没有多少惊讶。张信以前是北平永宁卫指挥佥事,是朱棣的旧部,也是朱能的同僚。而且张家与朱棣的交情有据可查,自张信的父亲就开始了,也算知根知底。所以众人对这个结果都不意外。反而若是一个毫无根底的陌生人过来投靠,才会让人意外和警惕。但熟悉也不意味着张信可信。朝廷很有可能利用这种熟悉,派他过来当卧底,打探燕王府的情况。所以朱棣心中对于究竟要不要同他接触,还有几分顾虑。“此人孤身就想入王府,让人带了口信就想来求见我……”朱棣皱着眉头,他在朝廷那边可是疯了的状态,怎能随便见张信这个都指挥使?道衍和尚也皱着眉头:“此人让人传口信进来,也并未有任何纸面书信留下……”没有把柄落在王府手中,王府又如何敢信任他?朱瞻壑听着两人的对话,心中一动。谨慎当然没错,若没有朱棣如履薄冰的谨慎,方才就不会有暗手来对付葛诚,王府如今也不会安然无恙。但朱瞻壑知道,张信大概是值得信赖的。在历史上,若没有他主动通风报信,朱棣在朝廷的突然发动下很有可能被擒,步了前几个藩王的后尘。朱瞻壑虽然知道朝廷要秘密擒下朱棣,但他也只知道大概在六七月之间,并不知道具体时间。自然也就不能提前让朱棣在府中埋伏下大量人马。真正传递消息,恐怕还是要靠张信。而且王府相对朝廷本就势弱,所以每一分力量都要尽量争取,每一分力量都有可能成为翻盘点。朱瞻壑想了片刻,还是道:“爷爷,我觉得即便没有落下任何书信,也不代表张信的投靠之心不真诚。”

“如果他真是在朝廷的授意下来王府打探,那留下书信获取爷爷的信任,才是最快的办法。”

“毕竟是朝廷派他前来,即便我等把书信透漏给朝廷,也对他无可奈何。”

“反而若他是真心投靠,才担忧有把柄留下,被朝廷那边知道、”“这最多就是……有点惜命罢了。”

朱棣和道衍和尚同时一怔神,朱瞻壑的这番分析也有道理。朱瞻壑继续道:“况且张信是爷爷的旧部,虽然已经十几年不在北平了,但毕竟对王府和北疆边境有所了解。”

“若是不试着接纳他,就是把他推向敌人那边,那他的威胁可就太大了!”

反而若是张信投靠过来,燕王府就在北平官吏的高层中有了自己的力量。朱棣和道衍和尚权衡了一番利弊,发现确实如此。在对方阵营中有个颇为了解你的人,当真遗患无穷。沉默中,道衍和尚突然道:“王爷,贫僧记得,张信的一家老小都在北平吧?”

“若这张信是惜命之人,就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和全家的性命来替朝廷当细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