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胡雪岩经商性格绝学 > (一)用才性格:看准天下可用的人

(一)用才性格:看准天下可用的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胸怀越广大,就越能留住人才做到让别人死心塌地替你出力,确实是一种功夫。胡雪岩怎么做?很简单,那就是你要敞开一点胸怀!朱福年做事不地道,不仅在胡雪岩与庞二联手销洋货的事情上作梗,还拿了东家的银子“做小货”,他的东家庞二自然不能容忍。依庞二的想法,他是一定要清查朱福年的问题,狠狠整他一下让他滚蛋。但胡雪岩觉得不妥。胡雪岩说,一发现这个人不对头,就彻底清查后请他走路,这是普通人的做法,最好是不下手则已,一下手就叫他晓得厉害,心生佩服。要像诸葛亮“七擒孟获”那样使人心服口服。“‘火烧藤甲兵’不足为奇,要烧得他服服帖帖,死心塌地替你出力,才算本事。”

胡雪岩的做法是:先通过关系,摸清朱福年自己开户头,将丝行的资金划拨“做小货”的底细,然后再到丝行看账,在账目上点出朱福年的漏洞。然而也只是点到为止,不点破朱福年“做小货”的真相,也不再深究,让朱福年感到自己似乎已经被抓到了“把柄”但又莫名实情。同时,还给出他时间,让朱福年自己检点账目,弥补过失,等于有意放他一条生路。最后,则明确告诉朱福年,只要尽力,他仍然会得到重用。这一下子朱福年真就感激不尽,彻底服帖了。胡雪岩的这一套做法,实际是从嵇鹤龄讲的一个故事中得到的启发:苏州有一家极大的南北货行,招牌叫“方裕和”。方裕和从两年以前就开始发生货色失窃走漏的事情,而且丢失的都是鱼翅、燕窝、干贝之类的贵重海货。方老板不动声色,明察暗访,很长时间才弄清楚,原来是他最信任的一个伙计、也是自己的同宗亲戚与漕帮中的人相互勾结,将店中贵重海货绑扎在店里出售的火腿中偷出去,再运到外埠脱手,难怪他在本城同行、饭店中都没有查到吃黑货的蛛丝马迹。在方老板的逼问下,这个伙计承认了自己的偷窃行为。按规矩,也是照普通人的做法,自然要请他走人。但方老板并没有采取普通人的做法,他以为能够“做到”两年之久不被发觉,一定有相当的本事,再说同伙勾结,闹出去要开除一批熟手,还有损信誉,所以决定不仅不要这个伙计“走人”,还加他的薪水,重用他。这样一来,那伙计感恩图报,自然不会再干偷货走私的事情。这种做法,胡雪岩觉得也算是相当漂亮了。但他认为还差一点。他在听嵇鹤龄讲完这个故事之后对嵇鹤龄说:“照我的做法,只要暗中查明了,根本不说破,就升他的职,加他薪水,叫他专管察偷漏。”

胡雪岩的理由是,做贼是不能拆穿的,一拆穿就留下痕迹,无论如何处不长。既然他是个人才,自己又能容留他,就不必拆穿他,只让他感恩就行了。胡雪岩对朱福年的做法,正是这一种。胡雪岩的做法,确实更加高明也更加有效。俗话说,人怕破脸,树怕剥皮。人做了坏事,既已被老板揭穿,虽然不给处罚,他也心存感激,但终归落下痕迹而无法相处。在他本人是怕老板不再信任,满怀愧意侍奉老板,做事必不能放开手脚。而在老板则总想着避开对方的痛处与他相处,心里不免留着疙瘩。如此一来,自然无法再做下去。从这个角度看,既然还当他是个人才,同时还有不能请他走人了事的原因,那还不如为他留个面子,同时又让他心存感激,这样既达到堵漏补缺的目的,还等于救下了一个人,于己于人,都善莫大焉。诚然,这种办法只能针对那种有本事,又有良心的人才能奏效;对于那些在本质上已经坏死的人,还是请其另谋高就为好。否则,受害的到头来还是自己。选择“相互帮衬”是合作之道做大商人,一定要有“相互帮衬”的经商之道,不能只看到眼前的一点小利益,而是要用容人的性格去赢得人心,形成经营合作的局面。这是最佳的经商心态和性格。常常挂在胡雪岩口头的“花花轿儿人抬人”,是一句杭州俗语,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离不开相互维护、相互帮衬。人抬人,人帮人,要办的事才会顺利,事业才会发达。话虽如此,然而真正窥得其妙的人并不多。中国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国家,人文背景相对世俗化,想成就一项事业,少不得要借助众人拾柴之势。复杂的人际关系有时是个包袱,不过用得巧妙,也可以成为一块成功之路的敲门砖。“相互帮衬”正是一个帮人帮己的诀窍。当年,胡雪岩扶助王有龄做了湖州知府,他在开办钱庄之初就想到让自己的钱庄代为打理府库银两的打算,也有了着落。但是,真正要能够使这一打算变成现实,还要过一关,那就是要打通钱谷师爷的路子。旧时的州县衙门,都有钱谷师爷和刑名师爷。师爷名义上虽只是州县的幕友,但由于他们精通律例规制,所管的事务专业,一州一县的司法、财政的具体办理许多时候实际上就在师爷手中。而且这些人都师承有自,见多识广,常常是州县官们也不敢轻易得罪的角色。师爷向来独立办事,不受东家干涉,表面平和的还与州县老爷敷衍一下,专断的甚至可以对州县老爷置之不理。所以,胡雪岩要代理湖州府库,也就不能不笼络他们延请的钱谷师爷。在笼络师爷的过程中,胡雪岩和王有龄就演了一出“花花轿儿人抬人”的绝好的双簧。王有龄署理湖州正是端午期间,这个时间给胡雪岩提供了一个机会。他打听好已经接受延请到湖州上任的邢名、钱谷两位师爷在杭州的家眷所在,送去节下正需要的钱粮。不过他是以王有龄的名义送的。这两位师爷自然要感激王有龄的好意,但等到他们拜谢王有龄时,王有龄却说这原是胡雪岩的心意。这一来,师爷不仅见了胡雪岩的情分,自然也知道了大人的意思。好事做了一件,交情却落了两处。一帮一衬,言辞之间使得极巧。事实上,这出双簧也并不是胡雪岩和王有龄事先商量好要这样演的,而他们却不约而同地如此做了,可见胡雪岩、王有龄两人都深谙这“花花轿儿人抬人”和相互帮衬之道。相互帮衬往往不在于你帮的心是巨是细,出的力是大是小,有时候甚至也不过是些惠而不费的小节,比如王有龄、胡雪岩演的那出双簧,也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情。然而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心思用得巧,往往能够事半功倍。比如胡雪岩和王有龄之间有这一帮一衬,一下子就收服了历来被人称为“神仙、老虎、狗”,人人知道他们头难剃、人难缠的两位师爷,他们对帮助胡雪岩、王有龄在湖州的事务,都十分卖力。当胡雪岩找到湖州钱谷师爷杨用之,提出要以自己的阜康钱庄代理湖州府库和乌程县库时,杨用之不仅毫不为难的满口答应,甚至连承揽代理公库的“禀帖”都为他预先准备妥当,还为他引见了另一个关键人物,湖州征纳钱粮绝对少不了的,因此也绝对不能得罪的“户书”郁四。而郁四后来实际上也成为了胡雪岩生意上的牢固伙伴和得力帮手。在这方面,胡雪岩是有惨痛教训的。胡雪岩确实是精力过人,本事也过人,因此,他想做的事情很多,他管的事情也确实很多,开着钱庄想到去做生丝生意,做生丝生意的过程中又要开药店,然后又是军火、粮食、典当……而且,在从事自己的生意运作的过程中,他还管了许多生意以外的事情,比如解决浙江漕帮与松江漕帮的纠纷,比如帮助郁四解决家庭矛盾,比如为古应春与七姑奶奶的婚事出谋划策……这些事情当然并不能说与他的生意全无一点关系,而且,经他的手管过的这些事情也都有一个圆满的解决,但是,一个人的精力确实有限,在做这些事、管这些事的过程中,是不是就没有漏掉一些机会,也确实是不得而知。无论胡雪岩的精力多么充沛,失察疏漏总是有的,而且,他疏漏的地方还是极其重要的,足以让他的整个商务帝国崩溃。比如他对上海阜康钱庄总号“大伙”宓本常的失察,就是一个致命的疏漏。这宓本常本来也是一把钱庄好手,要不然胡雪岩也不会将自己的钱庄交给他来经营。但这宓本常又是个利欲熏心、胆大妄为之徒。他看到胡雪岩有这么一片“鲜花着锦”的事业,居然自己也兴起“大丈夫不当如是耶”的妄念,想着借当阜康“大伙”的便利,利用在阜康的地位,调动阜康的资本,来做自己的生意。自己先就有了这个心术不正的想法,自然经不起别人的撺掇,最后居然在他的一个嫡亲表弟陈义生的怂恿下,挪用阜康资金,交给陈义生大做起南北货生意,以至于发展到瞒天过海,弄虚作假。为了自己的私欲,他甚至有意阻挠胡雪岩收买缫丝厂计划的运作,明处掣肘,暗处破坏。他放出风声,说是胡雪岩并没有办机器缫丝厂的打算,只不过是古应春在房地产生意上拉了亏空,所以买空卖空,希图无中生有,以弥补自己生意上的窟窿。他挑唆那些想出让缫丝厂的人另找主顾,甚至连胡雪岩交代为收购倒闭的机器缫丝厂的需要而开出的款项,他也敢于拒付。古应春秉承胡雪岩意旨收购机器缫丝厂找他开银票,他不仅不付,而且连讥带讽,语多不恭。事实上,收买机器缫丝厂,是胡雪岩在与洋商抗衡的过程中,最后关头才杀出的死中求活的“仙招”。正是由于宓本常的阻挠,失去了最好的时机,使胡雪岩在与洋商抗衡僵持中终于力不能支,彻底失败。最后在挤兑开始时,也是因为宓本常的措置失当,最终加速也加重了挤兑风潮引发的后果。关键是这种变化并不是一天两天中出现的。比如古应春曾告诉过胡雪岩,宓本常向自己逼还借款,这就是苗头。它一方面说明宓本常和胡雪岩已经离心离德——连与胡雪岩生死相托的朋友都敢相逼,这不就已经与他离心离德了么?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宓本常的逼债,其实已经说明钱庄由于经营不善,致使银根紧张,要不然即使宓本常与胡雪岩离心离德,表面上他也不会太逼古应春。但由于胡雪岩的失察——当时他也实在是顾不过来——致使这些苗头,都被轻易放过,留下了极大的祸患。虽然胡雪岩在挤兑风潮出现之后明白过来,一想起宓本常就“恨不得一口唾沫吐到他的脸上”,但后果已经铸成,自己受害,也只能是徒唤奈何。胡雪岩的重大失察,事实上还不止是钱庄这一个方面。比如他的典当,本来按已有“架本”,他即使不图赚钱,一年也可以有50多万两银子的收入。胡雪岩自己也知道,如果能够精心管理,仅凭这一项生意,他也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但他顾不过来。也就是这一顾不过来,为惯于作弊弄假的唐子韶之流留下掉包营私、侵吞当货的漏洞,不仅没有实现胡雪岩把当铺当作“穷人的钱庄”的初衷,他自己每年在典当一行上的损失,就达30多万两银子。的确,一个人精力到底有限。经手的事情太多、表面上看来似乎没有什么疏漏,但由于精力有限,也许失察疏漏的地方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留下很多。比如胡雪岩对于宓本常的失察,在典当业上的疏漏,都是在他经手事情太多,生意场面太大的情况下,由于实在是顾不过来而发生的。这些疏漏的地方,一定的时候都可能产生不良的后果,而且,由于一个人所有的生意运作常常是环环相扣,相互牵连的,有一些因失察留下的疏漏所产生的后果,常常是关键性的,并不只是影响某一桩或某一个行当生意的成败,它可能使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大厦整个儿彻底坍塌。所以,帮衬是多方面的,既需要朋友同行的帮衬,也需要内部人员的帮衬,这是一个诀窍,也是现代商战中重要的经营策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