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胡雪岩经商性格绝学 > (二)用长性格:不可死盯着缺点

(二)用长性格:不可死盯着缺点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睁大发现人才的慧眼人才与伯乐的关系,自古而今,屡屡被人谈及。一句话,你要想获得人才,必须具有一双发现“千里马”的慧眼,尽可能把人才都招入帐中,一起做大事,一起共渡压力和危机。胡雪岩认为在没有竞争的压力、看不到利害攸关与生存危机的情况下,人们多安于现状,乐以忘忧,往往不知居安思危而危险自至,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过,在胡雪岩身上就没有那么多的现成饭、平安果可吃了,因为他是商人,他要在市场的风险与竞争中谋求发展,他需要人才,也离不开人才的使用。因此,投到他的门下,就要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能量。谈生意,要动嘴;做生意,要动手;跑生意,要动腿。生意是一件实实在在的、操作性很强的事情,是智力才识的高度运用。没有良好的才识,在商业活动中是难以立足的。可以说,做生意既是才识的发挥,也是智力的竞争,对于经营者来说,重要的是能拥有为我所有、所用的一批各方面的人才。胡雪岩以其天才般的眼光,认识到人才在商业经营中的重要性,因而不惜代价地挖掘、笼络人才。他眼里的人才,首先是要眼光好。所谓眼光好,就是能运用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敏锐地观察、捕捉信息,抓住机遇,大胆迅速地作出恰当的判断。只有如此,才能在充满风险、复杂多变的生意场中占据主动地位。但眼光手腕两俱到家的人才是很难得的,正如“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他除了要有高智商的良好素质外,还要久经沙场、见过世面,在商场的搏击中积累了经验,磨炼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不凡身手,能处变不惊,反应敏捷,举重若轻,有运筹帷幄的本事。要靠自己的眼光去发现人才,就得舍得花力气、花心思去实际考查,去为自己找到真正的人才,也就是要“看了人再用”。生意场上的竞争凭借的既是财力,更是人力,用人不当,受害的一定是自己。胡雪岩在创业之初,就特别注意自己考查选用人才。而且,他对于人才的考查既细心周到,手法也很是不俗。比如他聘用刘庆生做自己阜康钱庄的档手,就很用了一点心思。刘庆生在跟胡雪岩之前,只是大源钱庄一个站柜台的伙计,身份其实很低。胡雪岩本来就是杭州城钱庄行当里的人,在聘用他之前,自然是认识他的。但也仅仅只是认识,并没有太多的了解,终归只是从表面印象感觉他是一个可造之才罢了,胡雪岩此时想要用他,自然要来一番考查。胡雪岩考查他的办法很别致。他知道刘庆生是余姚人,找来刘庆生之后,一开始只和他海阔天空、不着边际地大谈余姚风物,又从余姚扯到宁波,由宁波扯到绍兴,闲扯了个把钟头,也没有进入正题,把刘庆生弄得云山雾罩莫名其妙甚至有些懊恼。好在他本来就有极坚忍的性情,也能够耐心地听胡雪岩“瞎扯”。其实,胡雪岩也正是以此考查刘庆生的忍耐力;然后借闲谈问刘庆生钱庄方面几个问题,以考查刘庆生临场应变与对本行的熟悉程度;似乎在不经意中还问到杭州城里钱庄的牌号,借此了解刘庆生的记忆与观察能力。刘庆生对答如流,显示出不凡的本事。经过这一番巧妙的考查,胡雪岩才最后断定此人有着不同寻常的眼光与能力,也才决定大胆予以使用。胡雪岩确有一种收服人心、化敌为友的大本事,这是他能够纵横商海,把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的重要原因,这当然也确实是他的“大本钱”。用人先要解除人的后顾之忧真正聪明的商人懂得用人先要解除人的后顾之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一般来说,员工缩手缩脚,无非是妻室儿女父老双亲摆在那里,只要老板每事先替他们考虑,就可以唤起员工的工作激情。许多大老板也是利用这一点做羁绊,以防店员起二心。胡雪岩弃防治不用,采用激励的方式,先要人把担子减轻了。这样子一则心思更专,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二则产生感恩心理,忠诚激发创造性。对于这一点,胡雪岩很得意,也很自负。从他陆陆续续所用过的人看,基本上是特点鲜明,能上台面,有所作为,这对形成这番乾嘉年间扬州盐商全盛时期都及不上的局面起了很大作用。他能识人,更能用人,也有一套自己的选人观、用人观。《慎节斋文存》胡光墉篇云:“又知人善任,所用号友,皆少年明干精于会计者。每得一人,必询其家食指若干,需用几何,先以一岁度支畀之,俾无内顾忧。以是人莫不为尽力。”

在胡雪岩的时代,儒家传统和佛教轮回观念在民间以一种强烈的信念形式绝对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知报的观念本来就根深蒂固。师傅打你骂你教训你,尚要知好德、报师恩,师父如果像胡雪岩这样把你手把手扶持起来,居然还会有不知好歹的言行的话,单是社会舆论就足以让你抬不起头来。能够体会到这一点的话,我们对胡雪岩用人的这一特点,只会看重其实际影响,不会把它看轻了。况且,衣食父母。父母生身,提供衣食者养身,后者不亚于父母的生身之恩。胡雪岩“所用号友,皆少年明干精于会计者”,就是说,都是伙计出身,从底层提拔上来的。中国封建社会,只要稍有恒产,就不会舍农、舍士地位而就工、就商。即便是家中只有3亩薄田,做父母的也会勤苦耕作,想办法供孩子入塾读书,以圆了他们“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夙梦。像胡雪岩这种刚开蒙几天便不得不去当学徒的,定是连3亩薄田也保不住的。徽州多商,本就是地瘠田少逼出来的。这样的一批人在外边混,饭碗端的是别人的,一不小心就会摔破,深体“衣食父母”分量之重,因而对赐予生路的人,保存的只是人格表层上的平等关系,只要表层不受大伤害,内心总是充满感激。做事总要为人着想,这一直是胡雪岩用人的高明之处。尽管前面已经提到过下面这个例子,但是不妨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清政府的日常开支及军饷多靠富庶的江、浙支撑。江、浙每年征收的粮食主要靠漕帮经运河送到北京。但由于运河年久失修,加之干旱,运河沿路关卡甚多,漕运不畅,因而浙江的粮食运不出,朝廷催促甚严。刚当上浙江海运局“坐办”的王有龄急得团团转,刚当上官的那份春风得意也变为千斤担子压在了身上:漕粮运出困难,即使运出也还是误期,难免上司斥责,还会使明年的漕粮相应推迟。胡雪岩一个妙着将他的焦虑化为乌有:改海运,直接到上海买粮,转海运进京。这样就免去了漕运中的一系列困难和麻烦,速度要快得多。然而这也有许多工作要做:首先要钱庄肯垫钱,在上海买米需要10万两白银。其次还要有粮商肯卖粮。肯垫钱的钱庄是信和钱庄,由于胡雪岩善于诱之以利(许下今后海运局钱款往来只找信和钱庄的诺言),且以海运局作保,因而信和钱庄敢于冒这个险。倒是兼做粮商的松江漕帮尤五颇为踌躇:松江漕帮在上海的通裕米行虽有粮可垫,但松江漕帮本身由于这几年来朝廷上下层层盘剥,自身并不景气,原本打算以这批粮食脱货求现以解帮内燃眉之急。而且,由于太平天国已起,南方兵荒马乱,北方震动惊惶,粮食本已紧张;加之不久即是青黄不接之际,粮价眼看要上涨,因而对这件卖粮之事不能不盘算自己的利害得失。胡雪岩刚一出道,就显示出自己的不同凡响,他人情练达,处事周到,善于察言观色,更擅长揣摩对方心理,因而在与人交往中不仅能礼节周到足以满足对方的心理需要,更以从物质上满足对方的需要为其根本。“做事总要为人着想”是胡雪岩待人接物的原则,也是他招揽人才,使跟着他做事的人都能心甘情愿为他拼命的“秘诀”之一。“做事总要为人着想”,也就是角色位置的调换,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从而对对方的利害得失与困难有较为切身的体会,这样利于自己的决策,并做适时的调整,有利于自己的决策便于对方接受,使自己的决策不至于在运作中有悖于对方利益而遭到拒绝。更重要的是,能为别人着想,而且使别人实实在在知道自己也确实肯为别人着想,也善于为别人着想,这会使对方一下子就知道你的情分,知道跟着你做事绝不会吃亏,他也就心悦诚服的被你拉住了,这个时候,即使在实际物质利益上稍有缺欠,他也不会在乎,照样实心实意为你做事。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用人之道有一条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只有放手让下属去做,才会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胡雪岩作为一名在市场的风险与竞争中谋求发展的商人,他需要人才,也离不开人才的使用。事实上,胡雪岩特别善于调动自己手下人才的积极性,尽可能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能量。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在用人上,确实有许多奇计,而这“奇计”之一,就是对下属不起疑心,给予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商场如战场,竞争激烈,危机四伏,机遇稍纵即逝。如果不能及时抓住机遇,事后悔之晚矣。要抓住机遇,就要运用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敏锐地判断,果断地决策,迅速地行动,以高效率的工作占领生意场上的有利山头。但这种高效率的取得,并非易事,除去才识眼光的因素,还存在心理素质的问题。就老板而言,要冒蚀本破产的风险;对伙计来说,不能不看老板的脸色、考虑老板的愿望来行事。老板伙计各有顾虑,这是一般的常情。但如此一来便会放不开手脚,也便容易失去许多很好的机会。所以,作为老板,就要给予下属充分的授权,让他们能独当一面独立发挥自己的能力。胡雪岩与众不同,他敢于开拓,敢于出奇招,做常人不敢想、不敢做的生意,而且他谋事周到,对生意中的各个环节、各个细节、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认真考虑推敲一番,因而往往能出奇制胜,大获其利。一旦看准了,便大胆果断地行动,是胡雪岩的作风。然而光有他一个人的高效率是不行的。他还必须带出一批人,这批人的工作要能与他的作风相适应、相一致,能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独当一面,具有独立判断决策的能力,并能迅速付诸行动。胡雪岩用人上一直信奉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放手使用、用而不疑。一般来说,除非是那些必须他拿主意的关系生意前途的重大决策,在一些具体的生意事务的运作上,胡雪岩总是放手让手下去做,绝不随意干预。在阜康钱庄开办之初,当他认定自己延聘的钱庄档手刘庆生可以料理生意事务之后,也几乎是完全放手让他去做。他只是规定了几条大的原则,诸如只要是帮朝廷的忙,即使亏本的生意也可以做;放款要看对象等等。其他的事情,则全部由刘庆生自己做主,具体事务放手让他去做,绝不随意干预。刘庆生果断认销20000官票就是一例。官票是朝廷新发行的纸钞,目的是购粮征饷镇压太平天国。官票的发行可能造成通货膨胀,使自身贬值。但朝廷、衙门强行向杭州各钱庄派销价值25万两银子的官票。包括33家小同行、阜康在内的9家大同行在一起议论此事,各钱庄纷纷叫苦、推诿,不满意于先缴6成现款、其余4成两个月后缴清的派销条件,主张用多少、缴多少。而刘庆生此前已与胡雪岩谈过关于官票的事情,胡雪岩没有明确表示态度,但告诉了他自己做生意的一个宗旨,即只要能帮朝廷的忙,即使赔本买卖也做。有这一个宗旨,刘庆生也就放开了,首先主动为阜康钱庄认销价值20000两的官票。这一行动,使阜康这块招牌,在官厅、同行中,立刻就很响亮了。胡雪岩得知也极是高兴,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将钱庄的生意交给刘庆生了。这就是他用人不疑的结果。不仅如此,至于生丝销洋庄的生意,他也差不多将找买主、谈价钱、签协约等一揽子事务都交给了古应春,而自己则把精力投入到刚刚开始的军火生意上。正是在第一桩生丝生意紧张运作的时候,他却抽出时间到湖州为郁四解决家事。从商务运作的角度看,放手让自己的帮手做主办事,其实是十分必要的。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如果那些伙计们光知道事事看老板的脸色,等着老板的指令来运作,而不能放开手脚发挥自己的能量,当老板的不仅会在事事躬亲的繁忙中累夸,而且必定会因办事者的犹豫延误,放过许多不可再来的机会。老张本靠出租自己的小船维持生计,胡雪岩出资让他当了老板、派他到湖州开丝行。老张一家先行到了湖州,但他老实本分,到了湖州后打不开局面,还住在一个较偏僻的狭小深巷中,房子也很小,胡雪岩要他搬家,他却考虑到搬家的麻烦,需要时日,一时下不了决心。胡雪岩用生意人的眼光对老张进行开导:只要丝行开张,他们就有进账,因此要勤要快,同时不要怕错,有他胡雪岩在就不会错到哪里去。这话既是对老张的鼓励,让他放开手去干,言辞间也透露出他的自信。胡雪岩的话是有着实在的道理的:他胡雪岩善于把握大局、掌握大的方向。大的方向正确了,在个别环节和小的细节上出了问题,尚不至于影响全局。这么说来,就应该大胆地行动,绝不能瞻前顾后、左顾右盼、事事观望请示,不然轻则错过时机,重则影响全局,反而是犯了不错之错。再看一例:胡雪岩用人的要诀是:“要勤、要快,事情只管多做,做错了不要紧!有我在错不到哪里去的。”

胡雪岩这么说,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体现了他对员工的高度信任。阿珠的父亲老张在妻子和儿女的鼓动之下,接受了胡雪岩的延聘,回到湖州开丝行。老张本来就是一个老实本分、没有经见过什么场面的人,回到湖州既不知道怎么打开局面,也不敢拉开架式,就连胡雪岩几番催促,要他赶紧寻找一间气派宽敞而临街的房子搬家的事,也一拖再拖,直到胡雪岩二下湖州,他们一家还住在地处偏僻深巷的狭窄老屋里。老张不肯搬家,一是考虑搬家是一件麻烦事,需要时日,二来更是因为怕搬家之后,架式拉大了,弄得轰轰烈烈,而自己却照应不来,以后难以收场,因而也下不了决心。胡雪岩就此开导老张,胡雪岩他生意上的事,贵在勤、快二字,如今时日已在4月末,离开秤收丝没有几天了,更是要抓紧将该办的事尽快办好,不然就真的要误事了。事情只管多做,不要瞻前顾后、犹疑不定,也不必事事都等着东家来拿主意,想到了就自己做主去做就是了。“做错了不要紧!有我在错不到哪里去。”

从商务运作的角度看,放手让自己的帮手做主办事,其实是十分必要的。商场如战场,竞争激烈且瞬息万变,所有的机遇几乎都是稍纵即逝。因此,搏战于商场之上,就必须牢牢把握一个又一个的机遇。不能及时抓住机遇,要想获得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不用说,要抓住机遇,既要有敏锐的眼光和准确的判断,更要有果断的决策和迅速的行动。而要做到果断决策、迅速行动也并非易事,它不仅要求决策者具有如此的素质,许多时候更需要那些手下人有敢于任事、创造性地开展具体事务运作的能力。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如果那些伙计们光知道事事看老板的脸色、等着老板的指令来运作,而不能放开手脚发挥自己的能量,当老板的不仅会在事事躬亲的繁忙中累夸,而且必定会因为办事者的犹豫延误,放过许多不可再来的机会。而就识人用人而言,放心放手,实际上也是延揽人才、使对方诚心办事,且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将事情办得圆满的一个重要前提。生意场上,老板和雇员的关系,当然是“东家”和“伙计”的关系。伙计的主要职责,就是圆满完成东家交给的任务。但这种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并不意味着仅仅只是发号施令与遵守服从的关系。伙计只有具备条件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干,才可以真正达到用人的目的。不用说,如果用而不能放手,被用的人总是处于一种被动地位,他的能量也就没有办法得以发挥,事实上他也不敢让自己的能量充分发挥。更重要的是,人都需要有一种成就感,即使被雇佣时也不例外。而且,越是有能力的人,越是希望能够尽量发挥自己的才干,使自己能够在一种成就感中获得某种心理满足。这样的人,如果不能放心放手地使用,以至于让他总觉得自己没有一点能够显示自己能力的主动性,使他觉得自己根本就无法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要想留住他诚心为自己办事,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是人才,往往都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因此,放手用人,允许犯错误,使人才得到真正的锻炼,这是成功的商界中人必须遵循的规则。在胡雪岩所处的时代,他更懂得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必要;而在现代社会,现代人更加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对人才的充分信任与尊重,比直接的物质奖励更加有价值。同时,信息的瞬息万变也决定了下属独立决策的必要性。因此,能否对手下员工做到放手使用、用人不疑,是今天的老板们能否得到才智之士的重要因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