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学透曾国藩 > 心虚可受人之益

心虚可受人之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曾国藩语录】勤而不自言其劳,廉而不觉其介,谦而出之以真朴之气,乃不犯人之忌,亦即保身之道。【曾国藩轶事】曾国藩崛起于清季乱世之中,仅仅不到十年时间,便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守节闲官,飞跃至名高位重的封疆大吏。其发迹的原因,一是时势造英雄,但最主要是靠他的智谋和修身之法。究其根源,可以用他自己说过的一句话来概括:“谦以自持,严以驭下,则名位悠久矣。”

谦虚是一种以退为进的人生谋略。曾国藩认为,天下之大,非人的才力可以掌握。他曾打过一个比喻:一个人埋头看书,即使每天不吃不睡不玩,而且坚持看到100岁,在一般人眼里,可能算是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了。但是中国的古籍实在是浩如烟海,无穷无尽。他所看过的书,与整个史籍比较一下,只能称为九牛之一毛,仓海之一粟。再如,仅就中国而言,地大物博,仅名山名川就有千百之多,从阅历上讲,没有人能踏遍中国的每一寸土地,即使徐霞客复生也不行。所以,曾国藩总结出一句话:“天下无穷进境,多从‘不自足’三字做出。”

在论学方面,曾国藩认为,“吾人为学最要虚心”,不管什么人,不管学问有多好,都要放下架子,虚心好学。他以切身体验告诫弟子:“读书穷理,不办得极虚心,则先自窒矣”。又说:“余平生科名极为顺遂,惟小考七次始售。然每次不进,未尝敢出一怒言,但深愧自己试场之诗文太丑而已。至今思之,如芒在背……盖场屋之中,只有文丑而侥幸者,断无文佳而埋没者,此一定之理也。”

试想,以孔子这样的大贤圣人,且有“三字之师”的美德,所以一般的凡夫俗子还有什么值得自满的呢?在治军方面,曾国藩看到八旗与绿营的腐败后,觉得非建立一支纪律严明的部队不可。于是,在他受命组建湘军之后,便“痛心疾首深自刻责”,“诚恐有私心自用之处”,于是“惟有敬谨省察,不敢私心,而务要虚心,以收集思广益之效”。这种想法,一直伴随着他,即使在升任两江总督兼节制四省军务之后,仍没有丢弃。这一点,可以从他的日记中看出:“古之得虚名而值时艰者,往往不克保其终。思此不胜大惧。将具奏折,辞谢大权,不敢节制四省,恐蹈覆辙之咎也。”

在仕途中,曾国藩年少时比较轻狂,经常清议时政,一度遭到某些官僚的反对。吃一堑,长一智,经历过挫折之后才会痛改前非,奋发图强。这种变化在他刚率湘军入长沙时体现得较为明显。在这里,他与长沙城绿营将领发生冲突,在个别人的挑唆下,绿营兵大闹他当时下榻的团练大臣府,差一点连性命都丢掉。从此以后,他总结了经验教训,主动谦虚地与当地官员交好,并在绿营中扶植力量。当地官员与绿营将领看到曾国藩的转变后,自然也是“借坡下驴”,顺着台阶就过去了。这一条经验,就是曾国藩在官场中得到的。在手下大将鲍超因功晋职时,曾国藩告诫说:“阁下当威望极隆之际,沐朝廷稠叠之恩,务当小心谨慎,谦而又谦,方是载福之道。前此曾以‘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相劝,务望牢记在心。”

他也经常以“谦虚”二字教导。他曾说:“观古今来成大功享全名者,非必才盖一世。大抵能下人,斯能上人;能忍人,斯能胜人。若径情一往,则所向动成荆棘,何能有济于事?来示所谓尽心竭力,做得一分算一分,此是安心妙法。”

又说:“勤而不自言其劳,廉而不觉其介,谦而出之以真朴之气,乃不犯人之忌,亦即保身之道”;“臬署专以刑幕为重,公事繁琐,不如专心论兵,阅历较实,名望亦隆。文移体制,外住与京秩不同,自宜以谦。”

从以上曾国藩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尽管他的目的不离“名、位”,但其劝人以谦为本的主题却是不容有疑的。【智慧解读】虚心,就是让心空空荡荡,“不著一物”,“虚怀若谷”。“虚”就是“空”、“无”和“乌有”,是“实”、“有”和“存在”的容器。有了这样的胸怀,才能做到兼收并蓄,海纳百川。亦如曾国藩所说的那样:“盖天下理,满则招损,亢则有悔,日中则昃,月盈则亏,至当不易之理也。”

谦恭礼让是儒家在人际交往中的处世原则。历代以来,谦虚都是评价一个人时最常用的词眼。《周易》中有这样的语句:谦谦,君子。即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够谦虚,才能算作真正的君子。明代理学家王阳明也说: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其意是说,谦虚是众多善行的基础,骄傲是诸多过失的罪魁。曾国藩也说过类似的话:人必中虚,不著一物,尔后能真实无妄,盖实者,不欺之谓也。谦虚是尊重他人的前提,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承认他人的优长,才能不盲目无理地与他人相争。儒家不仅把谦虚作为人的重要美德,而且视之为万物发展、完善的重要条件。《周易·彖传》云:“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天地鬼神之盈者亏缺、倾变、祸害,谦者增益、流注、福佑,人道原本于天道,故恶盈而好谦。刘向在《说苑·敬慎》中更概括出六种谦逊的美德:“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闻多记而守以浅者广。此六守者,皆谦德也。”

谦的实质即卑己以高人,以足为不足,永远不自足,时时、事事、处处都能觉察到自己不足之处,永远保持上进之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