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工业教父 > 第35章 周校长

第35章 周校长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一个理由是,这不对!当你可以毫不费力的,得到别人付出很多努力研究出的成果。你还会想要花时间去研究新东西吗?同样的问题,如果你的成果被别人轻易的拿走,你还会再做一次吗?”

周校长只能轻轻摇头,他没办法做任何的反驳。的确有无私奉献存在,但那毕竟是少数。这些人无法改变任何事。这就是中国的现实。眼前这个高频感应堆焊设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项技术改造的门槛很低,试验成本也不高。如果精打细算的话,最多不超过两千的预算就能搞下来。这么低的门槛,但为什么在胡杨之前并没有人动手?胡杨刚刚说的就是原因。胡杨伸出第二根手指:“第二个理由,我们终究是要打开国门的走出去的,别人也会走进来。没有专利意识不仅会吃亏还会被排斥甚至鄙视和歧视。我们国家的专利法要明年才正是开始实施。这方面我们走的太慢了。”

周校长感叹道:“你说的很有道理。难得你年纪轻轻就有这种见识。专利意识对我们的确非常重要。”

这回倒是胡杨对周校长刮目相看了。这个年纪的老专家都在体制里待了一辈子。应该天然的认同体制内的各种规则。无论是明面上的,还是在台面以下的。都在一个系统,都是兄弟单位,都是工人阶级,有什么不能共享的。什么!你不共享!你是不是要搞资本主义!你是想姓资,还是想姓社。凡是经历过运动年代的人,听到这几个关键字的时候心里都会抖上几下。专利的概念,在国内不仅不先进,反而是带着落后的帽子。会联想到的是旧社会,各种手艺人对自家技艺的敝帚自珍。在大团结大集体的大背景下,很多人会认为这至少不是正确的。再加上国内的信息闭塞,对于国外的了解不仅有限,还有很多曲解。所以胡杨才会提出,不明确任何惩罚条款,仅仅只是要求口头上的保密承诺。在胡杨的预想中,其实只是这种程度的要求,也是需要花点功夫来谈的。但没想到,眼前这位周校长竟然就就这么说通了。胡杨双肩一耸,笑着说道:“您老别说我年轻太激进就好。我其实没什么上过学,这些都是看外国杂志才知道的。我就觉的吧,咱新中国可不是大清朝,不可能闭关锁国两百年。已经改革开放了,很多事都要早准备。总要有人走这第一步,我赶上了,那就我来。”

周校长赞许的点点头:“真是很难能见到一个有远见的年轻人。你冲你这第一步,那几个老头子我负责说服他们。”

胡杨一脸惊喜的说道:“那就太谢谢您了。但我这可不能算什么远见。这都是马上就要发生在眼前的事了,只能说是推测、推演。哪还算什么远见。”

周校长好奇道:“哦,那什么才能算远见?”

胡杨却摇了摇头:“总要超出一个阶段才能算吧。不过这可不好说。太过超前的想法都不会太容易被接受。要么被当成疯子,要么就被打成歪理邪说。”

交浅言深是人际交往中的大忌。尤其是当没有完全拿捏出对方深浅的时候。胡杨现在有六成以上的把握,确认面前这个周校长的身份不简单。周校长说道:“有机会我还是真想听听你的‘远见’。”

胡杨赶紧摆手:“不敢不敢,小子口无遮拦,会祸从口出的。”

周校长佯怒道:“刚夸你两句,你就又开始老气横秋了。行了,你赶紧起草合同,然后尽快落实款项。”

胡杨说道:“您看第一期先打2000块过来可以吗?”

周校长想了一下说道:“可以,但不能用现金。晚一点没关系,还是要用公对公账户比较好。”

胡杨点头:“这我明白。最晚三天,合同和款项都会到位。”

最后确定了一些细节之后,胡杨就告别了周校长。走出门口的时候,胡杨看到王凤年站在远处的背影。现在胡杨心里的把握已经上升到了八成。起初胡杨以为王凤年,就是一个替领导听听墙根的。但现在看来,他正好想反了。胡杨径直走向王凤年,距离还有五米左右的时候,故意加重了脚步声。后者好像此时才后知后觉,一转身正看到胡杨笑眯眯的掏出一盒万宝路。撕开包装的同时,胡杨说道:“王哥,来抽一颗。”

王凤年也没拒绝,可一抬手却发现胡杨抽出一根烟后,把剩下的一盒都塞进了他的手里。看了一眼手里的烟盒,王凤年笑着说道:“呦,进口烟可是好东西,谢了。”

胡杨掏出火机:“管他什么烟都是要给人抽的。”

王凤年哈哈一笑:“对,说的没错。”

胡杨也点上一根:“王哥是保卫科的?”

王凤年点头:“是啊,我是753技校保卫科的副科长。一把年纪了才混个副科,可不如小胡你有本事,年纪轻轻就能做大事。”

胡杨笑着说道:“王哥看着也就是三十六七,怎么能叫一把年纪。”

王凤年感叹道:“我明年就四十啦。”

胡杨一脸的惊讶:“真看不出,看不出。”

连聊了几句没什么营养的话,胡杨就告辞离开。也没再去车间打扰那些专家。估计去了也不会有人搭理他。胡杨直接开车离开了技校工厂。他前脚刚走,王凤年就走进了周校长办公室。几分钟后,一辆红旗轿车从技校后门开了出来。一路上,胡杨的脑子里不断重放今天的经历。特殊的记忆方法,能让他回忆起绝大多数的细节。反常是肯定的,回北京之前他就已经感觉到了。但范围却比他预计的大。并不是罗鹏程一个人,而应该是他一个圈子、团体、群体,甚至可能是……胡杨曾经有一瞬间,十分担心是自己导致的蝴蝶效应,会影响到罗鹏程。不过在仔细推敲之后,他认为影响应该利大于弊。而在见过周校长之后,这个想法更加确定了。即便现在还不能确认这位的真实身份,但至少范围是有了。可以随意接触国外资讯,对国际关系有相对客观的认识,有一个三十九岁,左手用枪的高手做贴身警卫。这个范围没有多大了。至于这位王凤年,应该就是这辈子胡杨遇到的武力值巅峰了。在他身上胡杨感觉不到杀气,血腥味,硝烟味,胡杨什么都没有感觉到。如果不是左手虎口的老茧,和两次接触中演技上的些许瑕疵,胡杨根本无法确定他的身份。对王凤年,胡杨心里只有八个字“洗尽铅华,返璞归真”最乐观的估计,胡杨在巅峰状态下,至多能在他手下挺过五秒。回到冶金局,胡杨意外的见到了几个熟人。先锋农机公司的副厂长和技术员,都在收发室等着他。他们会来,胡杨并不意外,意外的是来的这么快。胡杨以为他们最快也要半个月以后。把这俩人带到办公室,倒水散烟之后先告个罪,胡杨要先去罗鹏程那里一趟。这两位当然不会有意见,但胡杨却没有见到罗鹏程。在门口胡杨看到了那位新秘书方宏伟。他依然是那副不咸不淡的样子,告诉胡杨罗鹏程明天要临时出差,所以已经回家了。他留在这就是为了给胡杨布置任务。胡杨一脸积极的问道:“什么任务?”

方宏伟翻开笔记本,念道:“写两份报告。一份水电机组国内外概况。一份关于国际万吨大乙烯制备设备发展概况。你只有两天时间,后天会通知你到哪里集合。”

胡杨有些为难的说道:“这两天时间有点紧啊。”

方宏伟微微一笑:“领导相信你能完成。另外听说你自己有车,那就不要去麻烦司机班的师傅们了。我还有工作要忙,你先走吧。”

“那您忙,我就先走了。”

胡杨转身的瞬间,两个人脸上的笑容都瞬间消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