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工业教父 > 第83章 收购瓷厂

第83章 收购瓷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一时间闻到政策的变动。而缺点就是有太多制约束手束脚。胡杨很明确华夏科技的重心,就在重工业基础雄厚的东北三省。这一点上,胡杨从来没有过一点动摇。所以北京这边,完全可以交给土生土长的赵援朝。他也相信,在利益大方向没有冲突的情况下,他会是不错的合作伙伴。看到胡杨走下车,赵援朝立马把他拉到大门口,开始滔滔不绝的讲解他的装修计划。坦白说,胡杨没听进去几句,也真不太关心。不出意外的话,两年内他就会把这里翻新一遍。不是材料工艺的问题,而是因为他们的眼光好恶审美,很快都会改变,甚至是发生剧变。实际上从79年开始,我们国家就开始放开引进海外电视剧。而1984年9月开播的美国连续剧《神探亨特》,则是最先引发现象级影响的一部。从这部电视剧里,中国人第一次听到了米兰达警告: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一切都将成为呈堂证供。除此之外,他们还看到了美国的花花都市和灯红酒绿。略微秃顶的亨特总是戴着一副蛤蟆镜,这也成了时下年轻人流行单品。胡杨提前让邢鹏准备了一大批货。不夸张的说,整个东北加华北地区,至少有一半的蛤蟆镜,源头都在他这里。就是这小小的蛤蟆镜给他们带来的净利润,就远远超过了方国器买厂子的这笔钱。我们既然敞开国门,迎接的就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不管怎么说,在八十年代余下的一半时间里。整个中国都在这种文化冲击的动荡中前进着。而这六年对于胡杨来说,每一天都非常珍贵。大约是因为一口气说这么多累了,赵援朝终于停了下来。胡杨淡淡的问了一句:“你搞这些,小白同意给钱了吗?我是都同意了吗?”

刚刚还满满倾诉欲的赵援朝立刻瘪了下来。他摇头感叹:“这个女娃子啊,就是头发长见识短。这可是咱们公司的门面,当然要弄的气派一点。”

胡杨故作惊讶的说道:“小白不在啊,你敢这么说她。”

赵援朝赶紧转头看了一圈,才放心说道:“应该还在楼上。这一批人里有两个丫头还挺细心的,准备培养一下做会计出纳。小白在上面带她们熟悉账目。”

见胡杨没有说话。赵援朝又补充了一句:“根红苗正,身家清白,保证没有任何问题。”

胡杨轻轻点头,说道:“难得你对这么麻烦的事情有热情,你想怎么搞都可以,我去跟小白说。另外我让沈阳的邢鹏送一批电器过来。”

和充满干劲的赵援朝分开,胡杨带着戚扬和李西平走进了楼内。胡杨和赵援朝提前已经交代过了。不公开他和华夏科技的关系。虽然这挡不住有心人的调查,但表面文章还是要做一下的,毕竟胡杨现在还有公职。赵援朝介绍胡杨的时候,就是说自己最好的朋友。他在这个说话和他赵援朝一样好使。按照赵援朝的设计,一楼是接待,二楼办公,三楼住宿。所以胡杨直接上了二楼,找到了没有挂牌子的财务室。赵小白正在和两个姑娘说着话。胡杨敲了敲门,赵小白才发现有人站在了门口。赵小白说道:“扬子哥,你来的正好。给你介绍两个人,这两位是谭姳和谭靓,以后就是咱们公司的会计和出纳。”

两个姑娘是姐们,姐姐谭芳个子略高略黑,妹妹谭靓个子略矮略白。都是二十出头漂亮的姑娘,行为举止也都很大方。被赵小白介绍之后,两个姑娘都是主动上来和胡杨握手。但是,胡杨却明锐的发现,这姐妹俩似乎对自己身后那位更感兴趣。客观的说,其实胡杨无论个头还是长相都不算差。放在一般人中也算是比较突出的。但这分和谁比较。这站在戚扬旁边,就真的显不出胡杨来。戚扬除了高大帅气之外,还有一股特别的气质。虽然个人魅力方面输了,但胡杨一点都不遗憾,这只真话。简单的认识之后,胡杨就很让小白给他们找一个能打长途电话的房间。而戚扬则被他丢在这个屋子里。电话打给了丹东的项凌江,但主角却是李西平。来的路上,胡杨已经让他准备了一个腹稿。内容是特种陶瓷研究和生产所需要的设备和原料。对于特种工业陶瓷这个一块,胡杨早就已经开始准备了。河北和辽宁两地他都已经收购了瓷器厂。项凌江会按照李西平开出了列表,分别在两地准备设备和原料。大方向上,丹东这边主要以研发为主,而河北那边以生产为主。原本这个准备时间会很紧张。但因为胡杨临时改变了计划,所以时间变得很充裕,准备也可以做的更充分。除了工业陶瓷的部分,他们又在电话里沟通一些信息。在方国器的问题上,项凌江和胡杨是相同的看法。这事儿,应该还没完。方国器的名声在外,可不是一个那么容易认输的人。胡杨大概说了一下自己接下来的行程安排。他会在出国之前,尽量抽时间回一趟辽宁。工作上的事儿说完了,就是该说正事儿的时候了。但这是赵小白和项凌江俩人的正事儿,胡杨自然懂事儿的自动离开。当胡杨从财务室叫上戚扬离开的时候,他敏锐的发现戚扬的脚步频率和步幅,都比平时快了几分。胡杨让戚扬把李西平送回家,他就留在公司这边。公司三楼可是有他一个屋子的。这里以后也算是胡杨在北京的一个稳定的落脚点。但胡杨并不打算把重要的东西,比如那台电脑搬到这里来。这算是一个半公共的地方。他还是需要一个相对安全性更高的地方。午饭之前,又一辆车开到了没有挂牌的小楼门前。车身上的痕迹说明,这辆车跑了不少的路。车上走下一个青年,掏出一张名片递给上前询问他身份的人:“我叫简友德,也是这个公司的。”

几分钟后,简友德坐在胡杨对面大口吃着水饺。胡杨面前也有一碗,但他此时手里拿的并不是筷子,而是一份简友德刚从丹东带回来的合同文件。这就是让简友德特意回了一趟丹东的目的。快速的浏览了一遍,确认没有任何问题之后,胡杨把文件收回牛皮纸袋里。本想对简友德说句辛苦了。但看他狼吞虎咽的样子,胡杨只是默默的把自己那一碗也推了过去。吃过午饭,胡杨让简友德去休息。他则把车开到了后院。小而全是这个历史时期特点。尤其是在六七十年代长大的人。他们的认识中,默认一个单位就应该有相应的配套设施。所以这里不仅有宿舍、食堂、活动室。后院里不仅有足够装下一个小车队的车库,还有专门修车的地方和设备。这辆军用吉普可是他这辈子的第一辆车。还是很有纪念意义的。最近路没少跑,胡杨准备自己动手刷一下车,然后再检查保养一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