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大明:燕王长孙,开局教朱棣起兵 > 第32章 无用的学问,朱瞻壑的惊人之语!

第32章 无用的学问,朱瞻壑的惊人之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李增枝冷笑一声:“齐泰自从当上兵部尚书,都飘得不知道姓什么了,成天寻咱们的麻烦!”

“若不落落他的面子,如何甘心?”

吴高也突然道:“齐泰可比不上黄子澄,要是再加上咱们使劲儿,他最后只能是自取其辱!”

诸多勋贵纷纷点头认可。不说别的,单从朱允炆的称呼便可看出来,他称黄子澄为黄先生,却仅叫齐泰齐卿家。虽然两人都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选定的顾命大臣,可齐泰只是普通外臣,而黄子澄却曾在东宫当过朱允炆的伴读,二者亲疏有别,朱允炆也更信任黄子澄。先前议定削藩事宜时,齐泰曾言燕王为诸藩之长,手握重兵,对朝廷最有威胁,要削也是先削他。然而黄子澄却觉得应该先削其他王爷,剪除燕王的手足,削弱他的力量,步步为营,缓慢图之。最终朱允炆听了黄子澄的建议。这次在勋贵们看来,大概也不会例外,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当即就有勋贵道:“曹国公位高权重,不如由你牵头,咱们再给陛下上上折子?”

“这事儿不就成了吗?”

可是,包括徐增寿在内,不少勋贵却是不约而同地皱了皱眉。李景隆也沉声道:“不可!”

“只要陛下不问,我们就不方便出面,还是先让那些文官提议!”

李景隆靠在椅子上,淡淡地道:“咱们一插手,非但会让陛下警惕逆反,搞不好还得让那些文官同仇敌忾,一块对付咱们!”

到时候,这事可就难办了。反而,要是文官的提议的话,这件事就变成了他们内部的事情,更有希望达成!“有钱能使鬼推磨!”

李景隆猛然站起身:“黄子澄不用管,还得找别的文官来办事儿!”

他环视一遭:“这办事儿的银子,大家伙不会让我老李一个人出吧?”

“肯定不会!”

徐增寿站起身,跟着道:“左右花不了多少钱,都凑一凑吧!送到曹公爷府上!就当花钱买个安心!”

诸多勋贵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咬咬牙,一个个应下来。……燕王府,地窖。“什么?你要改进这淘金簸箕?”

朱棣瞠目结舌,看着自家大孙子:“你何时又懂得这个了?”

朱瞻壑不好意思地一笑,自然是理所当然地推给神奇的梦。“爷爷,这是我在梦中见过的,所以做出来试一试。”

朱棣先是一怔,当即神情肃然,郑重起来,问出了和朱能一样的问题:“难不成你又在梦中遇到了太祖?”

“那倒是没有!”

朱瞻壑摇了摇头,把朱能的猜测直接拿过来用了:“但是我觉得,太祖爷爷那天给咱们指点了金矿,又怕咱们采的太慢,所以又送来了这个矿筛。”

朱棣闻言顿时陷入沉思,过了片刻,一拍大腿,恍然大悟。“肯定就是如此了!”

道衍和尚难得有清闲的时候,今日也在地窖里陪着朱棣。此刻拿着手中的新式矿筛设计图,也忍不住感慨道:“太祖高皇帝当真学究天人,无所不知。”

“这物件儿当真构思惊奇,天马行空,常人定然想不出来。”

朱棣沉默了片刻,心说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他老人家有这本事……但眼下可不是编排亲爹的时候,朱棣也压下古怪的脸色,顺着道衍和尚的话道:“他老人家精力超乎常人,又喜欢钻研,可能是闲着没事儿干的时候想的。”

说着又借此教训了一句孩子:“壑哥儿,你一定要跟着先生好好学习,以后要当你太祖爷爷那样的人!”

“到时候,咱们燕王府就看你的了!”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朱瞻壑却直接摇了摇头:“爷爷,先生教的都是程朱的道理。”

“于治学有用,但于实事无用!可学不成太祖爷爷那样的人!”

“我要学,就学于实事有用的学问!”

“哦?”

一旁的道衍和尚没想到他小小年纪居然有如此奇怪的认知。“长孙殿下,程朱之理,可是太祖高皇帝钦定,更是当今士子们的主流学问!”

“为何你却觉得其无用?”

朱棣同样面露异色。即便他是个“马上王爷”,但朱棣小时候可是在朱元璋的棍棒教育下读过很长时间的书。要知道,眼下几乎所有读书人都用朱熹的注释来解读孔孟之道,将其奉为圭臬。而朱熹本人更是被不少人抬到了与孔子相同的地位,被称作“朱子”。洪武二年的时候,朱元璋就为科举定下了以朱熹“传注为宗”。甚至朱棣还知道一些秘闻。当皇帝的都喜欢把自己的来历往玄乎了扯,以此来令人信服。汉高祖发迹后便言自己是赤帝之子,斩白帝子而起势。唐朝皇室李家则隔了千年,尊老子李耳当自己的始祖,还给人家上庙号叫唐圣祖。朱棣知道,朱元璋就动过认朱熹当祖宗、扯这面大旗的念头,只不过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不了了之。但即便如此,朱熹在明朝的宗师地位都异常威严、牢固!可眼下,自己的孙儿只是刚刚就学几个月的时间,竟然就觉得程朱之学无用?朱棣皱着眉头,下意识就觉得朱瞻壑这些认识已经偏了。他忍不住开口道:“壑哥儿,你连程朱之理都没有学全,竟然就觉得程朱之理不行?”

朱棣觉得,这样不好。对别人了解不全面就擅加批判,这怎么合理?趁孩子还小,必须早早纠正他这种习惯。可让朱棣没想到的是,朱瞻壑竟然道:“爷爷,我前些日子读完开蒙三本之后,便开始跟着先生学四书五经。”

“但那是科举之人的读物,咱们宗室弟子自然不用像他们一样,拿着这几本书不要命的读。”

朱棣和道衍都齐齐点头。确实是这样,宗室弟子不用科举,因此在读书时也不用和那些士子一样钻四书五经的牛角尖。见两人的反应,朱瞻壑继续说道:“所以,孩儿便对四书集注中频频出现的朱子非常感兴趣。”

“这些日子里,无论是《朱子语类》、《近思录》还是《晦庵集》,孩儿都粗略地翻了一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